分类: 篆刻书法 |
篆刻故事
7
熊老师走后,我已经上大三了。
一天,我忽然收到熊老师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熊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叫王永瑞,在湖北人民出版社任责任编辑。一日,王老到熊老师家玩,不知什么原因,王老发现了我给熊老师刻得这枚印,把玩了半天,有些爱不释手,说居然还有这样的学生?那就请这位学生给他也刻一枚。熊老师说,人家在宜昌,况且还在学习,这件事可能不太好办。王老却执意要刻,熊老师实在推辞不掉,只好写信给我,请我帮他这个忙。
我立刻给熊老师回信,表示愿意为王老刻一枚,只是莫让王老见笑。没过几天,熊老师又寄来一封信说,王老又催了他几次,听说你接受了,非常高兴,让我代他谢谢你!我心想,八字还没一撇,就谢上了。说明王老是“求印若渴”啊!
考虑到不能给熊老师丢面子,我把设计的几套方案又给熊老师寄去,征求他的意见,这样来来回回,弄了几个回合,才最后定稿。
这样又是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和几个不眠之夜,终于完成了。恰逢一个女同学去武汉,就请她带去了。
过了没多久,我收到了两套书,一套是熊老师和别人合著主要由熊老师完成的新编《古文观止》上下册,一本是熊老师独立编纂的鸿篇巨制《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王老是责任编辑。王老在书中夹了一封信,对我表示了感激之情。
1977年元旦,我有事去武汉,专程拜访了熊老师,并有带去了两枚闲章。熊老师高兴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