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老水电工人的民工情结

(2006-10-24 11:15:09)
标签:

水电

民工

文化

分类: 文学艺术

 

 

一个老水电工人的民工情结

YIGE LAOSHUIDIAN GONGREN DE MINGONG QINGJIE

文/高山寒雪

 

(一)

老詹压根儿没想到,在他从三峡工地退休后竟与三峡建设者——民工又结下了不解之缘。

话还得从头说起。20039月的一天,我接到三峡指挥部的通知,让我立马赶到高家溪,接管位于三峡截流纪念园附近的民工生活小区。时任三峡指挥部党委书记的朱忠华同志对我说:“这个小区就交给你们厂房项目部了,你们一定要把它管好”。其时,正值三峡三期厂房施工如火如荼地进行,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民工云集三峡工地,这个小区自然也就成了民工们的栖息地了。

为了给民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首先对小区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修缮房屋,漆刷围栏,修理锅炉,整理伙房,疏通排水沟,建起洗澡堂,购置洗衣机,树起宣传牌,搭设晾衣棚……没几天就把小区装扮的简朴而整洁。随着民工队伍源源不断地入住小区,小区的管理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让谁来管理呢?这时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曾任浇筑队副队长、刚刚退休回家的老党员詹仲秀同志。

老詹这年刚满55岁,满腮胡茬,脸堂黑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憨厚朴实、饱经沧桑的老水电工人。他18岁参加工作,先后在丹江口、黄龙滩、葛洲坝、漫湾等水电工地从事浇筑工作,1995年来到三峡工地,在水电战线一干就是近四十年。2003927日,老詹办理了退休手续,一古脑儿将行李运回了宜昌。老詹的想法很简单:与砼打了一辈子交道,一双儿女都已成家立业,现在终于可以回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

令老詹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老詹回到家的第二天,我就派人通知他进峡担任高家溪民工小区的管理员。而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老詹在退休回家的第三天,就二话没说又一古脑儿地将行李扛进了三峡,硬是在高家溪民工小区度过了他退休后的第一个国庆节。

 

(二)

老詹当上小区管理员后,遇到的第一件头痛事颇为难以启齿。那天我到小区检查工作,老詹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小区虽然不大,却有两个公共厕所,可是个别民工兄弟就是不愿多走几步路,而在小区内随地大小便,弄得粪水横流,臭气熏天,真是没办法。我告诉老詹,这些民工来自四面八方,有河南的,有重庆的,有湖南的,还有不少是本省各地的,他们在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个别人确实养成了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让你来这的目的,一是进行教化,二是实行管理,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老詹憨厚地笑着说:“我是个婆婆嘴,看到不顺眼的事我憋不住”。

于是,老詹白天就利用吃饭的时候,向民工们唠唠叨叨、不厌其烦地大讲爱护环境的道理,大谈陈规陋习的危害,晚上就守候在墙角处想抓一个随地“方便”的“现行”,来个“杀一儆百”。说来也怪,老詹连续蹲守了四个晚上,竟然一个“现行”没抓到,更为蹊跷的是,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现随地大小便的不文明现象了,这说明老詹的“婆婆嘴”还是起了作用。当我再次来小区检查时,老詹带着我走遍了小区的旮旮旯旯,看到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老詹笑着对我说:“随地大小便的事已经搞定了”。我赞许地说:“这多亏了你这张婆婆嘴!”

 

(三)

高家溪民工小区虽然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拥有七栋平房、五十多间寝室、两个公共厕所、一个锅炉、一个澡堂、一个洗衣房,一个晾衣棚,一个集体伙房,常住人口200多人。每天的管理跨度很大,从早到晚没个消停,仅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是一座小山。小区又紧倚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比邻闻名遐尔的三峡截流纪念园,还是宜秭公路和翻坝运输的必经之地,其形象地位十分特殊。

老詹刚来时,发现各种垃圾随地丢弃,扫了又丢,丢了又扫,不仅加大了每天的清扫量,而且也破坏了区容区貌,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三峡工程的对外形象。尽管老詹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难以保持小区的干净整洁。于是,老詹把老伴儿也请进了三峡帮忙,然而即使如此,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凭借几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老詹认为,还须从教育入手,来改变民工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为了给民工创造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老詹可谓煞费苦心,他挨家挨户进行游说,苦口婆心进行规劝,有时免不了还和个别民工吵几句,成了名副其实的“婆婆嘴”。民工们看到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不坐在家里享清福,却天天与几百号民工厮守在一起,一天到晚忙忙碌碌,脸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有道是“天道酬勤”。民工们被老詹的言行感动了,被说服了,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桶、筐、簸箕、脸盆摆在自己的门前,主动把杂物、溲饭、果皮、纸屑、烟头、菜叶丢在里面,老詹也不失时机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从这以后,乱丢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垃圾入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讲文明、爱整洁越来越被民工们所认同,老詹与民工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融洽了,民工都亲切地喊他“詹大哥”。老詹和老伴儿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赢得了民工兄弟的信赖和支持,从而实现了“要我整洁”到“我要整洁”的重要转变。

 

(四)

如果把民工小区的创建仅仅定位在“干净整洁”的层面上,那是远远不够的。民工作为三峡工程建设者,同样应该而且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促进民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把民工小区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轨道,我带领相关部门与老詹一起深入各个民工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工的意见,制定了《高家溪生活区文明创建管理办法》、《高家溪生活区考核奖惩实施细则》、《高家溪生活区门卫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把文明、治安、防火、卫生、食堂、寝室、计划生育等都纳入了管理范围,项目部每月组织两次考核,考核结果张榜公布,实行“阳光工程”,而日常的考核检查自然而然就落在了老詹的头上。

接到这项任务,老詹有些犯难了。他说:“每天光清扫垃圾、冲洗厕所、疏通水沟、打扫食堂、洗刷澡堂、巡视水电、守护大门等就已经忙得够呛了,再加上考核检查,我一把老骨头,哪里承受得起?”我耐心对他说:“老詹啊,现在上至中央国务院,下至三峡开发总公司、指挥部,都十分关心农民工问题,我们作为具体的实施者,可不能掉以轻心啊,你作为民工小区的‘一区之长’,责任重大啊!”老詹听我这么一说,会心地笑了。从此,老詹每天拿个小本儿,走家串户,四处巡查,看到情况就记录在案,到了半月一次检查时,老詹就把“功过薄”拿出来,一五一十地讲开了。有一次,上级安全部门进行消防检查时,有一个刚从农村来的楞头小伙儿,说不会使用灭火器,受到了严厉批评。老詹把小伙儿找到,手把手地教,象慈父对儿子一样,小伙儿深受感动,很快就掌握了使用要领。但老詹仍然对小伙儿所在的民工队进行了处罚,民工老板心服口服。

2005年,随着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来小区视察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全国总工会、国资委、省总工会、开发总公司、坝工委、集团公司、指挥部及各部门的领导,都对高家溪民工小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这时有人私下问老詹:“每次领导来视察,这里总是干干净净,有条不紊,你是不是事先知道并作了准备?”老詹莞尔一笑,胸有成竹地说:“哪里知道,平时一直就是这个样子!”

经过三年的创建,高家溪民工小区已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小区。三峡开发总公司的李永安、曹广晶、张曙光、潘大中等领导,集团公司及指挥部的杨继学、余长生、刘炎华、邢德勇、王亚明等领导,非常关心民工小区的建设,多次到小区检查指导工作,对小区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每逢过年过节和酷暑来临之际,各级领导都给民工们送去慰问品或慰问金,这些慰问品和慰问金都经过老詹的手,分文不少地送到民工的手中,同时也经过老詹的手,把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民工的心坎里。

 

老詹就是这样,以一个老党员、老水电工人的情怀,默默无闻地为三峡建设者——民工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他成了民工的贴心人,民工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老詹,老詹心里也时时装着民工兄弟,他们在三峡工程这片热土上和谐相处,情同手足,结下了不解之缘,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标志性工程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今年初,因工作需要,我离开了厂房项目部,也离开了老詹,但老詹那以小区为家,与民工为友,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勤劳朴实,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注:此文已被《中国三峡建设》2006年第6期登载和《葛洲坝集团报》登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酒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