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墉新書《再試一次,就成功》介紹

(2007-06-07 14:58:18)
分类: 活动记事
 
刘墉新書《再試一次,就成功》介紹 
刘墉推出全新“成功三部曲”终结本《再试一次,就成功》
长江文艺出版社继《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之后,隆重推出刘墉先生以女儿为对象写的“成功三部曲”之终结本《再试一次,就成功!》
熟悉刘墉先生的读者都知道,十几年前,刘墉先生以给儿子写信的方式,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系列《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随着女儿的成长,刘墉先生又以给女儿写信的方式,先后写出“成功三部曲”系列。
在女儿读初中时,刘墉先生写出了《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分别于2003、2004年推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同龄读者在读了这两部书之后,对刘墉先生的女儿刘倚帆的成长特别感兴趣,她们期侍能了解刘倚帆成长的更多、更新的情况,期侍能与刘倚帆有更多的交流。为了满足读者的期侍,刘墉先生在女儿上高中期间,又写出了现在“成功三部曲”的终结本《再试一次,就成功》。
如今小帆已经高中毕业,并攀上了美国长春藤名校,被哥伦比亚及其它名校录取。这本《再试一次,就成功》记录了小帆进入长春藤名校前三年的高中生活状态,以及小帆在这个成长阶段遇到的和将要面临的种种问题。
高中时期是孩子成长的转型期,也是父母的头痛期,像是接力赛,上一代将棒子交下去,交不好,就可能掉在地上。因此,刘墉先生不定时地配合身边有关的事情及女儿自身面临的种种事情,写出了这本书。
写作时,因为常与青年朋友相处,加上在西方社会耳濡目染,书中有许多观念是新的,但也因为刘墉先生身受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且有着强烈的中国文化自尊心,所以也有较传统的一面。可以说这本书既呈现了刘墉先生复杂的心情,也呈现了他的多元教育。
结合西方现代文明的优势,刘墉先生提出青少年成长十分关键而又在传统教育环境下被长期忽视的问题。比如面对恋爱攻陷——《小心被爱情攻陷》,面对人性的复杂面,正确对待同性恋——《你是同性恋吗?》,面对诱惑——《小心水煮青蛙》,面对学习与运动——《四肢发达一定头脑简单吗?》,面对忧郁——《和忧郁做朋友》,面对个性特质差异——《天才与白痴》;面对种族差异——《黑堡的疼痛》、《穷学生,向前站!》等,都体现了刘墉先生的“自由教育”、“多元教育”,具有包容和现代性。
本书也有比较传统的一面。比如《在爱中成长》、《妈妈,我爱你》提倡了传统的“爱的教育”,《一生难忘的日子》、《那些跳动的人影》提倡了儒家文化的主动关怀精神;《当你令人惊艳的时候》《露白的后果》等则体现了道学的抱实守虚、内敛而不张扬的文化气质。
本书既有观念的提倡,也有实际的操作指导,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比如《谈考试》、《谈记忆》两章,既有精妙的写作、考试方法指南,也有奇妙的记忆方法展现。
同时该书也具有实尚的因素。这本书是以女儿为对象写的,而女孩子长大了都爱美,爱现,所以刘墉先生用了一个章节《谈美的呈现》,告诉青少年怎么拍照漂亮,怎么站比较美,怎么说话比较动人。
刘墉先生的多数作品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和风细雨的与读者交流,有时像师长,有时又
像是朋友。诚挚的态度,睿智的头脑,平易近人的风格,语言幽默鲜活,一个个精彩的哲理
融入巧妙的故事当中,既有说服力,也很容易让人接受。
应广大读者的需求,在这本书里我们特别设置了“刘墉经典语录”这样一个小栏目。该
经典语录取自刘墉先生的思想精华。既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单元,贯穿了刘墉先生积极人生观、
先进的教育理念、沟通技巧,也是该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二者相辅相成。这样既丰富了本
书的信息含量,也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抓住刘墉先生思想精华,尤其便于广大青少年朋友的
记忆诵读。
本书的书名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失败,失败了不要气馁,只要有“再试一次”的勇气和信心,你就能获得成功;二是在取得了已有的成功之后,我们总是容易安于现状。只有抱着“再试一次”的信念,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己,攀上新的成功高峰。
这本书贯穿了刘墉先生一贯强调的是积极的人生观:发挥最大的潜能,将自己带上高峰,虽死无悔,虽败犹荣。
刘墉先生认为,在整个奋斗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面的,而是自己,尤其那些受尽呵护的年轻人,为了独立面对未来,他们必须战胜自己的惰性和依赖心。这种毛病不革除,无论在父母的逼迫下,功课有多好,将来都难以成功。
本书表面上是刘墉先生写给女儿的,实际上,每个青少年的发展,在其间生理心理的转变,和未来将要面对的世界,都差不多。所以这本书就是写给广大青少年朋友的,也是写给每位“盼龙”“盼凤”的父母的。无论是对即将面临高考的考生和父母,还是对已经步入高考,即将面临新的人生转折孩子和父母,都具有实际而又贴心的指导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