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前世今生(遗A)

标签:
宗教文化土耳其历史奥斯曼帝国皇帝伊斯坦布尔旅游基督教堂清真寺 |
分类: 游记亚洲 |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全世界叫这个名字的教堂中最大的,在古迹如林的伊斯坦布尔它依然是毫无争议的地标。

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教堂有近1500年历史,它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是座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

圣菲索亚大教堂今天早已没有了宗教功能,从1935年起这里就成为了博物馆,到这里参观需要买票。

圣菲索亚大教堂附近有很多著名景点,所以有些票是通票,如果单纯只想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票价是30里拉。

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原址上,曾经先后建造过三代教堂,现在我们见到的教堂是第三代教堂。

前两代教堂的遗迹现在也能找到,这些散落在庭院中的石料有些就是前两代教堂的建筑构件(它们都有编号)。

走进教堂后,第一感觉就是它的饱经沧桑。这座教堂的身世确实是复杂离奇,可以说是屡遭磨难。

它可能是全世界扮演宗教角色最多的一座宗教殿宇,既做过东正教堂,也做过天主教堂,甚至还做过清真寺。

说它是改变建筑史的建筑,主要是说它以石料为建材建造了如此巨大的穹顶和宽阔的正厅却中间没有立柱。

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随便一看就能看到不同宗教的遗物,比如穹顶上能看到圣母像,但廊柱上却写着古兰经文。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三围尺寸分别是:长82米,宽73米,高55米。它最初建造于公元537年,其巨型圆顶的直径小于罗马的万神殿,但这座教堂比万神殿的建筑要高很多,所以建造它的施工难度也要高于罗马的万神殿。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体建筑保持了1500年前的轮廓,但553年8月、557年12月、558年5月7日、869年1月8日和1344年10月等数次能查到的地震,都使该教堂的部分建筑损毁都进行过重修(圆顶多次被毁多次整修现在已被修成椭圆形)。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后对它进行了伊斯兰化改造(主要体现在室内装修和外部附属设施)。

圣索菲亚大教堂由于建造的年代太过于久远,又因为它是建在著名的地震带上,所以它的建筑结构经过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很多地方出现了老化,也因此自从它成为了博物馆之后,这里就几乎常年都立着高大的手脚架。

这是位于上下两层中间的夹层,这里被称为苏丹楼座,应该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帝的专用包厢。

沿着一进大门左手边的楼梯可以步行登上教堂的上层。上层回廊以前是供皇后和宫廷人员使用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另一杰出之处就是遍布整座建筑墙壁上的镶嵌画,尤以上层南侧回廊的保存最为完好。

上层的拱形廊柱因为见到了更多的光线显得更漂亮。通过人做参照物大家应该能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大。

这就是位于上层回廊南侧终点处的一幅镶嵌画(上层回廊呈马蹄形,南北都在后殿前终止)。

这些镶嵌画都是基督教内容,据说土耳其人改清真寺时是用石膏将它们盖住,后来考古学家又将石膏剥离掉。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伊斯坦布尔历史街区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建筑,它在1996-1998年间还被列为百大濒危遗产。目前让它恢复为宗教场所的呼声很高而且是来自全世界,我个人的看法是,土耳其政府很聪明,目前这里作为博物馆恐怕是它最好的归宿。一方面既能创收又可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还不得罪任何一个宗教派别,如果真要恢复那恢复成什么呢?恢复成教堂穆斯林反对,恢复成清真寺基督徒反对,搞不好还会引起战乱。
前一篇:从欧洲到亚洲只需15分钟
后一篇:蓝色清真寺(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