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

标签:
甘肃玉门关汉长城敦煌旅游海市蜃楼 |
分类: 游记中国 |
王之涣当年曾在这里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现在看起来他的诗写的很真实。

玉门关位于敦煌西北约90公里处,它不是一座孤城,整个玉门关防御体系现在保存下了大小方盘城两座城。

阳关那边现在还有座小镇多少还能看见些人间的烟火,而玉门关这边可就真的是百里的无人区了。

远处地平线上看似一片树林的地方其实是什么都没有的,这种现象就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

这段路上几乎没有村落也没有多少车辆(没加油站去之前应加满油),这几个年轻人是故意停下车在拍大戈壁。

眼前的这个不足百米见方的城垣遗址就是传说中鼎鼎大名的玉门关,它只有西北两座关门。

关内现在是空空如也,估计当年也不会有多少设施,它实在太小了估计也就是个哨所关卡。不同时期玉门关所在的位置也不同,北朝和隋唐的玉门关在更靠近中原的东边,我们看到的玉门关是汉代的,设置于汉武帝时期。

玉门关因西域玉石输入经由此关而得名,与南面的阳关合称为二关,分别通往天山南北。画面左侧有观景台。

登上观景台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哪里是春风不度分明是塞外江南。眼前的湿地是由距离玉门关以北不足百米的疏勒河流经而形成,也是方圆百里内最丰沛的水源,这应该也是当年在此建关的主要原因。

远处河对岸隐约可见的残垣就是汉长城的遗址,它将这水源也包括在了汉帝国的版图之内。

根据周边的地理情况分析,这玉门关的北门应该是通往汉帝国的长安,而西门应该是通向遥远的西域。

站在这里真是感慨万千,我估计两千多年前这一带的自然条件也不会比今天好多少,现在的我们想来这儿看一看都很费劲,可当年的他们居然还能在这里生活、筑城和征战。因为这座关城的形状几乎是正方形,所以它也叫小方盘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玉门关,但这么小的一座城是驻不了多少军队也肯定是抵挡不住匈奴铁骑的。

在小方盘城以北大约十几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规模要大的多的大方盘城,这里才是当年驻扎主力部队的地方。

大方盘城也叫河仓城,据说是当年玉门关守军存放给养的地方。这座城址现存的规模周长有数百米。

大方盘城这名字源于小方盘城,但它实际的形状是个狭长的长方形,在主城周围还有很多小型的堡垒和烽燧。

眼前的都是野马,这里仍然有因疏勒河而形成的湿地,远处的残垣还是汉长城,它将水源和城堡都保护起来。

这是在高岗上拍的大方盘城的全景,这座城估计至少驻扎一个营的兵力应该没有问题。

从玉门关(小方盘城)继续向西,大概十公里左右的路边有一段保存相对完好的汉长城遗址。

每当提起万里长城人们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秦始皇,是他奠定了长城的基础,在他之后很多朝代都在修长城。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个朝代对修建长城投入最大,一个是明朝(我们现在见到的大多数的长城都是明长城,比如北京的八达岭、慕田峪,河北的山海关等等),一个就是汉朝,所以这两个朝代的长城现在还都比较容易见到。

汉长城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已所剩无几,现存的汉长城几乎都分布在甘肃西部的荒漠中。汉长城是夯土建造的,在土层中还夹杂着稻草之类的植物,它们起到了今天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其实汉长城才更接近于秦始皇的长城。

离开汉长城遗址继续西去,前方还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过了雅丹再往前走就是著名的无人区罗布泊。
前一篇: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一篇: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魔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