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阪城公园,观四百年沧桑(下)

标签:
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大阪城公园日本战国历史 |
分类: 游记亚洲 |
这铁炮队里居然还有女子,估计当年的真炮队中应该都是男人。这支部队是丰臣秀吉势力的最后一支劲旅。

仿古炮队正向天守阁前的舞台行进,队伍中除士兵外还有忍者和僧侣。这是纪念大坂之战40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这场发生于公元1614年的战争,是日本古代史上最后一次政权更替的大规模战争,它改变了日本的历史。

表演的重头戏是铁炮队的射击演练,日本战国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明朝中后期,那时在日本的军队中,火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当年大坂(没有写错,是后来改成的大阪)之战是以丰臣家失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为结局。在整场战争中,丰臣一方取得的局部胜利不多,这些胜利中的大部分都是由真田信繁及其家族成员所取得的。

真田信繁曾经在大坂之战的末期(战争结束的前一天),创造了以3000人的兵力(与毛利胜永部约4000人配合)突破了由德川家数万大军所组成的三道防线,并突入了德川军的本阵,迫使德川家康只身潜逃的战绩。

这是剑术表演,剑术也是日本武士的一门必修技能。战国末年的真田信繁与源平合战中的源义经,还有建武中兴时代的楠木正成被并称为日本史中的三大“末代”悲剧英雄。同时,他还是日本武士道精神世界的象征之一。

大阪城内的很多公用设施好像都是为这里量身定做的,日本人很重视细节,连井盖他们都没有忽略。

这个模型是按史书上记载的样子还原了大坂之战时代大坂城的样子。真田信繁部的防御阵地就位于樱门之南。

现在的大阪城天守阁同时又是大阪的历史博物馆,登天守阁也是个力气活,这楼有58米高。至少也得相当于现代楼房的十五层,虽然楼内的平面空间不大,但由于楼梯被设计成麻花型,上下行之间互不干扰所以通行很流畅。

博物馆内的三层和四层展出的都是历史文物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中书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日本画又称胶彩画与中国画画风相似。它源于中国的工笔重彩画,被认为是国画北宗的一个分支。

日本的书法同样是来自中国,眼前的书卷是丰臣秀吉(1537-1598年)的亲笔手书。

丰臣秀吉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著名的枭雄,他出身农民,最后成为执掌日本军政大权的关白。他兼有中国历史上刘邦和曹操的特征,又是大阪城的创建者,死后被封为“丰国大明神”,前文中提到的丰国神社就是专门祭祀他的神社。现存的丰国神社主要分布在大阪、长滨和名古屋地区,这一带也是他从发迹到功成的主要活动范围。

日本的很多政治制度师从于中国,但他有两样东西没有学,一是宦官制度二是科举制度。因此,日本古代社会不像中国那样,底层民众可以通过科举流动到上层,所以作为农民出身的丰臣秀吉,最后能走向成功在日本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丰臣秀吉的政权尽管来之不易,但它消亡的也非常之快,在秀吉死后不到17年就灰飞烟灭了。

这图是1615年大坂之战最后决战时两军对阵的形势。此役之后,丰臣家就退出了日本的历史舞台。唯一还有记载的是,日本昭和天皇的生母九条节子,是丰臣秀吉养子丰臣秀胜(丰臣秀吉的外甥)女儿丰臣完子的九世孙女。

这幅图上画的是参战双方各支部队的旗印,日本跟欧洲的古代有些相似,每个封建领主都有属于自己的军队。

这是纪念大坂之战400周年的纪念章,它就放在楼梯旁边的桌子上供游人们自行加盖。

在一楼大厅里还有个旅游纪念品商店,这里的各种工艺品都很精致,因为我还有很漫长的旅程怕损坏没有买。

这个机器也很有意思,首先可以自动投币购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纪念章,然后再次自动投币后,在电子设备上输入自己的名字和想要的日期,然后这机器就会帮你在空白的纪念币的边缘刻上专属于你自己的信息。

大阪城的天守阁楼顶也是大阪市中心的制高点,从这里向东可以看到生驹山,向西可以远眺大阪湾。眼前的景象是南方,近处的是天守阁前的广场,绿色屋顶的古式建筑是前文介绍的修道馆(大的)旁边是丰国神社(左侧小的)。
前一篇:游大阪城公园,观四百年沧桑(上)
后一篇:大阪的吃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