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与银阁寺(遗A)

标签:
室町幕府世界遗产足利义满日本京都旅游金阁寺银阁寺 |
分类: 游记亚洲 |
金阁寺和银阁寺差不多是日本京都人气最旺的人文景观,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这一对很有些关联的寺庙。

金阁寺的本名其实叫鹿苑寺,其名称来源于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名。

金阁寺建成于公元1397年,当时正值室町幕府的鼎盛时期,因此金阁寺建的很大也很豪华。它的核心建筑叫舍利殿,该殿的外墙全部采用金箔装饰,在日光下显得金碧辉煌非常耀眼,所以人们才称它为金阁寺。

这是金阁寺的平面图,这座寺庙的建筑布局好像跟东西本愿寺有些像,也许这就是日本寺庙的标准规制吧?

金阁寺虽然贵为世界遗产兼日本国宝,但它的票价却不贵,成人票是400日元,约等于一个半冰激凌。

这里是入口叫总门,在里面还有一道更有名的唐门,因为光线和人流的原因没有拍好不能与大家分享。

这里是镜湖池的南岸,在池塘的对面就是金阁,因此这里是拍摄的最佳角度,看这人流就能想象到拍一张个人留影是非常困难的。这座鹿苑寺只是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的一座普通寺院,能有如此的人气全赖金阁的华美。

这里不让带三脚架只能求人拍,这张是画面中出现人物最少的,把它放出来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说一下日本人的身高。旁边的两个姑娘绝对算是日本女人中身材姣好体态修长的,但她们即使穿着高跟鞋也仅仅到我的嘴而已。

金阁寺的园林和建筑看着都很大气,游走于镜湖池畔有很大的空间感,整座寺庙的视觉效果也非常美。

这里的园艺也是具有相当高的水准,日本人跟我们一样对松树非常喜爱。这棵陆舟之松的树龄现在已有600多年,它是当年足利义满亲自栽种的盆栽,因为地方小人多我无法拍下全景,它的整体样子就像一艘扬帆的船。

这间偏殿的名字叫不动堂,虽说这里是佛寺但真正能烧香拜佛的地方好像还真是不多,用手摇拽门口的那两根绳子可以敲响上面的那个钟。为什么这里拜佛的地方少,而且看着还不太像寺庙呢?其原因还得从历史上说起。

这是绕到金阁后面拍的。舍利殿不对游人开放,它虽然不大但放在这个整体环境中确实是巧夺天工。当年这里最早是镰仓时代西园寺家的府邸,1394年,足利义满通过交换获得了这块地并开始大兴土木。第二年,他卸下大将军之位给儿子,来到这座当时叫北山第的园子居住,并在这舍利殿修禅,后根据他的遗嘱把这里改成了佛寺。

日本的佛教好像比中土的要包容很多,在佛寺里都可以正大光明的卖酒跟喝酒,估计日本的鲁智深应该更多。

这就是餐饮休息区,从旁边买了酒坐在这就可以喝。想象一下,当年征夷大将军的晚年生活还是不错的。

说完了金阁寺咱们再来说说银阁寺,金阁寺位于京都的北山脚下,而银阁寺则在东山的山麓。

银阁寺原来也不叫银阁寺,它的原名是慈照寺,也是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庙,与金阁寺的山号北山相对,它的山号叫东山,代表着东山文化。这座寺院的创立者是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

银阁寺距离山体更近植被也更丰富,因此银阁寺内的视线不如金阁寺好。

但这里的环境显得更清幽,看起来更适合于静养天年和潜心修行。

不知为什么,银阁寺门票比金阁寺还贵100日元,虽然两寺风格各异但总体来说金阁寺更漂亮欣赏价值也更高。

从平面图上看银阁寺好像很大,其实它没有金阁寺大(建筑核心区),这里的院落看起来要局促的多。

隔着银沙滩和向月台,远处那座黑不溜秋的小阁子就是传说中的银阁(观音殿),无论外观还是大小都逊色不少。

银阁寺里没有太开阔的水面,取而代之的是这一片沙面叫做银沙滩。

这里的古建筑只保留下来两处,分别是银阁本身和东求堂,其他的殿宇都是后来重修的。

银阁寺的主人足利义政虽然不是末代将军,但他在修建银阁寺的时候已经是应仁之乱之后的1482年。此时的室町幕府已没有了控制全国的能力,虽然足利义政是准备建造一座与其先祖义满的金阁寺同样辉煌的庭院,但怎奈国力已今非昔比,尽管这里也是同样奢华,但最终还是无法超越金阁寺(只过了80多年就衰落成这样)。

这里是观赏银阁的最佳角度,银阁的名称是因金阁而来但它却没有任何一片银箔包裹。目前史学界尚有争论,其中之一的说法是,当年是准备用银箔包裹,但后因财政无力负担而作罢。这里同样是在义政死后被改为寺院。

银阁寺的庭院里配有众多的名贵石材和树木,这也体现了当时东山文化中注重茶道和禅宗文化的思想,因此我上一条提到的那批学者认为,在银阁上贴满银箔将更符合当时的文化风气。总之,这金阁寺和银阁寺用它们自己向我们展示了室町时代日本的风貌,也让我们看到了王朝的兴衰。。。有感而发我填了一首词与大家分享:
足利祖孙双去发,相望东北两名刹。鹿苑耀京师,金阁伴碧池。
慈照城左建,本愿超义满。乌木筑观音,教人叹古今。
慈照城左建,本愿超义满。乌木筑观音,教人叹古今。
前一篇:东西本愿寺(遗A)
后一篇:日本的故宫长啥样?(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