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無巢之鷹
無巢之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75
  • 关注人气:8,2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2016-03-28 01:06:38)
标签:

理藩院

内务府

世界遗产

康熙乾隆

承德外八庙

分类: 游记中国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普乐寺是承德外八庙里另一座比较有特点的庙,它最醒目的标志就是跟天坛祈年殿很像的圆顶子。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普乐寺因为有这座圆顶大殿也被俗称为“圆亭子”。它就座落在磬锤峰下,是步行上山的必经之路。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普乐寺的建筑形制偏汉族风格,一进山门左右两厢就是钟楼和鼓楼。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钟鼓楼后面就是供奉弥勒佛祖和四大天王的天王殿。跟大多数庙宇不同的是,这里的弥勒佛是坐在太师椅上。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再往后走是宗印殿,不知道这殿名有什么含意。大殿的样式虽然大体上是中国的传统风格,但感觉与中原和南方的纯汉族寺庙还是有些不同,多少还是带着点塞外风(跟山西北部的一些庙宇很像)。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殿内的佛像非常漂亮,虽然尘土和岁月遮掩和消磨了它们的光芒,但却掩不住200多年前匠人们精湛的手艺。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跟承德的其他景点一样,普乐寺的院落里也有供工作人员避寒取暖的“塑料大棚”。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平均每个庙里都有不下几十名这样“无所事事”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存在确实是很影响“寺容”。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座落在最后面也是最高的大殿就是那个有圆顶子的旭光阁,它建在一个很高的台基上。根据史料记载,普乐寺是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在目前外八庙里,保存的比较好规模又比较大的几座庙基本都是乾隆年间修建的。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在去旭光阁的路上,可以看到从远处后山山梁上露出头的磬锤峰大石柱。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在旭光阁后面还有两个小房子,历史上是做什么的不得而知,现在基本上荒废了也不对外开放。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这里地势比较高是观赏远景的好去处,向城内方向看能远眺承德的全景(直线距离多说也就2000米),这普乐寺也是距离承德市区最近的一座大庙。可以想像,当年这座寺里的晨钟暮鼓之声住在城内的百姓应该都能听见。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旭光阁内供奉着一尊铜铸的“双身佛”,不知道外面的木框是不是为了保护它才加上去的,因为殿内的光线比较暗再加上这个木框的遮挡,所以无论我站在哪个角度拍都无法清楚地看到的佛像。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截止到这里,我就把承德外八庙里最有名的四(五)座寺院向大家介绍完了。外八庙中除了这几座寺院保存的比较好又很有特点外,其他庙宇参观的价值都不是很大,有些庙甚至只留下了名字而无法找到旧址。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在画面右边中远景位置的庙宇叫安远庙,它跟普乐寺正好左右对称地建在正对着磬锤峰的山谷两侧的高坡上。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其形制是仿造新疆伊犁河畔的固尔扎庙,故又称“伊犁庙”。原庙于1756年被叛军所毁,清庭平叛后将有功的达什达瓦族(喀尔喀蒙古的一支)迁住热河,又建此庙作为该族的佛事场所。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虽然安远庙也对外开放,但当地多名出租司机都力劝我不要进去,既浪费时间也耗费金钱。图为安远庙山门。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我只是隔着大门往里面看了看,从山门到最后面的大殿之间几乎全是树木,中间的建筑应该是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被毁坏了,最后面的大殿当时也正在修缮中,所以我也就听人劝吃饱饭没有执意进去。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眼前的地方是位于承德近郊的一段很寻常的乡村土路(狮子沟镇喇嘛寺村),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要去溥仁寺。这溥仁和溥善两座寺院是外八庙的所有庙宇中历史最早的,它们都是康熙皇帝执政期间修建的。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这就是溥仁寺,它和溥善寺同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修建,原因是康熙帝六十大寿。两座庙的形制大小和布局完全一样且彼此间仅一墙之隔,因此又称溥仁寺为前寺,称溥善寺为后寺,现在溥善寺已经毁坏不存在了。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溥仁寺当时正在进行修整不对游客开放,从这个画面中可以看到,溥仁寺就座落在村子里全寺都被普通的农户所环抱。据说当地政府已经下达了拆迁令,眼前村子里所有的人都会被迁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溥仁寺就会成为承德旅游业新增的一个创收单位。不知道这对于要被迫迁走的人们是不是一个好消息?
外八庙·普乐寺及其他寺庙(遗A)
最后给不太熟悉承德和外八庙的朋友们普及一点关于外八庙的历史知识,承德的外八庙其实不只是八座庙而是十二座庙,至于为什么要叫“外八庙”呢?列位看官不要着急请耐住性子往下看:

 

     "外",其中之一的含义是指它们都在避暑山庄之外(山庄之内还有不少庙),这些庙宇大致分布在避暑山庄的北面和东面,总计12座。其中避暑山庄的北和东北方向的山丘地带有八座庙,自西向东依次是:罗汉堂(已毁)、广安寺(已毁)、殊像寺(在《小布达拉宫》中跟普陀宗乘之庙一起介绍过)、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前文有介绍)、普宁寺(前文有介绍)、普佑寺(大部已毁)、广缘寺(没有去不了解);在避暑山庄以东的武烈河东岸有四座寺庙,自北向南依次是: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


     这12座寺庙中的罗汉堂、广安寺和普乐寺由于未进驻喇嘛,所以由清廷的内务府管理。其余的八座庙(实际是九座,普佑寺算做普宁寺的附属寺庙没有单列,原因请大家看上期)由于都有常驻喇嘛,所以由清朝负责民族宗教事务的理藩院管理。又由于这八座喇嘛庙都在长城古北口之外,所以统称为“外八庙”(口外八庙之意)。时间一长"外八庙"就成了这12座寺庙的代称。其中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和普乐寺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遗产的主体部分,同时它们还是我这"外八庙"系列博客介绍的重点。去承德旅游的朋友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够,就没必要把所有的庙都去一遍,但上述这四座却是不能不去的必选项。

 

返回孤帆远行的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