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2016-03-14 00:13:55)
标签:

西藏

承德

乾隆

外八庙

世界遗产

分类: 游记中国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承德外八庙里另一座著名的寺庙是须弥福寿之庙,它在普陀宗乘之庙东面,两庙互为姊妹庙用同一张通票游览。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从普陀宗乘之庙的东侧门出来,经过狮子沟镇就到了须弥福寿之庙,这镇委的房子估计还是文革之前建的。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从两座寺庙的山门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渊源来。这须弥福寿之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为迎接六世班禅入朝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庆典而建。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它是仿照班禅的居所,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的形制而建,因此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班禅行宫”。这幅全景图是在山门东侧拍的,外八庙的周围现在都是这样的工地,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拍摄地点。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进入大门后的第一个建筑还是碑亭,亭碑上用多种文字记述了须弥福寿之庙的建造历史。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绕过碑亭经过一处假山就会来到琉璃牌坊,这也是须弥福寿之庙与普陀宗乘之庙最大的区别之处。这里有很多假山石看起来中华园林的文化元素要更多一些,所以我觉得须弥福寿之庙更美,尽管它不如普陀宗乘之庙有名气。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这的琉璃牌坊与普陀宗乘之庙的牌坊大同小异,其形制、规模和样式都非常相近。须弥福寿之庙的建筑是沿着中轴线展开的,它的占地比普陀宗乘之庙小,所以就显得更紧凑一些,过了琉璃牌坊马上就是大红台。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须弥福寿之庙的大红台要小些,但看起来更漂亮也更精致。它内部是妙高庄严殿,也就是六世班禅的讲经之所。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绕到红台东侧还能看到一些建筑和遗址,这应该是当年僧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这里最醒目的是后院那座七层高的八角形琉璃万寿塔,记忆中它应该是外八庙里最高的塔。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左边画面是琉璃牌坊前的石象,右边是琉璃万寿塔近景,塔上不去只能在下面看,墙壁上有很多优美的壁画。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这幅画面就是妙高庄严殿的外部和内部(也就是大红台的内部,形制与普陀宗乘之庙的万法归一大殿有些类似,只是它的占地总面积小一些,但其中心的大殿却更高大),我觉得它比万法归一大殿要漂亮得多。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环绕妙高庄严殿的群楼采光不怎么好,所以内部的光线很昏暗。这里有数不清的佛像,它们并没有因为昏暗而掩盖住身上饱含的深邃历史和雕塑工艺的精美。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从妙高庄严殿的后面登上一处假山就可以来到大红台的顶部,这里的建筑就更多地体现了汉文化的风格。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从大红台两边也可通过假山中的道路上下,须弥福寿之庙的布局和建筑效果的美感我觉得要强于普陀宗乘之庙。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大红台顶层最养眼的就是妙高庄严殿的蟠龙金顶。估计在晴朗的日子里它一定金光闪闪观赏的效果会更好。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在大红台顶部的一角,覆盖着镀金铜瓦的吉样法喜殿就是班禅当年的居所。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从吉样法喜殿前的平台上向西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远处的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其实两座庙是互为对方的绝佳远景景观,也就是站在任何一个庙里看另外一座庙的全景都很美。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从正面俯瞰全庙,可清楚地看出中轴线布局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几乎看不出来这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我去外八庙的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不过从这里向东看依然可以隐约地看到朦胧中的棒槌山(磬锤峰),山前近一些的寺院建筑是同为外八庙之一的安远庙。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遗A)
这是第二天在磬锤峰回望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远处高些的是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近些有佛塔的就是须弥福寿之庙,它们从各方面看都是一对很有关联的庙宇,曾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做出过历史贡献。

 

返回孤帆远行的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