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丝绸之路”之林雪平(下)

标签:
瑞典空军大学林雪平丝绸之路 |
分类: 游记欧洲 |
林雪平大学在林雪平市区的西南方,途中还能路过林雪平老城。这图就是老城边上一家比较大的院落。
瑞典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木材是瑞典最大也是最多的资源。所以这个国家能用木头的地方都是尽量用木头,在房屋建造方面更是如此。林雪平老城里的房子几乎都是用木头建的,而且随便拿出一间来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老城附近有一片比较大的墓地。瑞典跟中国的习惯不同,在中国,所有公墓都建在郊区,起码也要远离住宅商业区。瑞典的墓地却都跟住户挨着,好像离墓地很近的房子还特别贵,很多城市的公墓都建在市中心。
从市中心到林雪平老城再到大学,全程起码有大约5公里(老城位于市区和大学中间)。现在瑞典全国的公交售票系统整合了,对本地人无所谓,对外地人和外国人就比较麻烦。以前是可以直接在车上跟司机买票现买现坐,现在必须要到指定的售票处或报刊亭去买,由于一路上没碰到售票处,所以我选择了走。路上的风光还不错,这个爸爸也是跟我一样选择走,雪很大推车的轮子上都挂满了,要是坐公交车这样的风景就永远看不到了。
林雪平所在的地区据说是瑞典最富裕的地方,所以城市很整洁街头的混混和乞丐也不多。但这也是相对而言,其实瑞典各地区的贫富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像我们的上海跟青海一比跟两个国家似的。尽管这里很富足但并不代表居民们就都很满意,这就是一伙游行的(其实游行未必就一定很暴力,也有一路吹拉弹唱的)。
经过近一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名声很响的林雪平大学。通向大学的这条路很有意思,大约一里长的路上画满了各种学生俱乐部的标志。有篮球的、足球的,也有音乐和美术的,有交友的还有保护动物的,总之花样繁多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看来在这上学的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很还丰富多彩,同时也明白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到底该怎样进行。
走过这条五颜六色的路就进入了林雪平大学校区,这所在瑞典和北欧很著名的学府没有高大的围墙和雄伟的校门,整个校区呈开放状态,公共汽车甚至可以直接从校区内穿越。
这是一个系的大门。同样,系的大门口也没有牌子,从里面陈列的东西判断,应该跟是发动机甚至飞机有点关系。难怪瑞典空军的发祥地在这里,估计这所大学的某个研究所跟军方应该有点关系。
这幢没有窗户的小楼算是一个区域中心,感觉上好像是个小礼堂(那天已经很晚又是周末没有人也进不去,感觉上应该是礼堂或者电影院之类的东西),墙上还是有很多俱乐部的标志,估计这些俱乐部就设在这个楼里。
这是食堂,设有不同口味的多个餐厅,还有阳光茶座。虽不如国内大学的房子气派,但在这就餐好像更有情调。
这些肯定是宿舍楼都是公寓式的,楼下永远不会有到点就锁大门的老头或老太太,窗户外面也永远不会有晾晒的衣服和床单(瑞典公寓式楼房的地下室或旁边都会设有免费使用的洗衣房,洗、烘、熨各种设备齐全)。
这是一栋教学楼的走廊,大门口是个广告栏,只要别犯法在上面贴什么都行,设在必经之路上信息传播的效率也很高。参观过国外教育系统的人大多都会觉得我们的教育方式确实不怎么样,其实孩子散养要比圈养好得多,天天管着大人累孩子也未必就听话,给他们点自由也不见得就都去学坏,但他们却不会失去基本的人性、想像力和创造力(别总拿校园枪击案说事,自由购买枪支的国家N年枪击一次,中国现在没枪每年的暴力事件也很多,要是人人有枪可能比国外的后果更严重)。可咱们国家就是不改革,我们的领导太愿意决定别人的人生。
参观完林雪平大学再回到城里看看林雪平的夜景吧。虽然人流不多,但灯火还是很浪漫的。
当时去的时候临近去年的圣诞节,在中心广场上有很多临时摊位。古代林雪平的商贾怎么做生意现在是看不到了,也许就跟眼前这景象差不多吧。下周我们去北雪平,北雪平用瑞典人的话来说就是瑞典的“北京”。想知道瑞典“北京”长什么样吗?咱们下周不见不散!
欢迎欣赏相关的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