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2010-08-03 00:13:08)
标签:

断桥

电视塔

道加瓦河

拉脱维亚

旅游

分类: 游记欧洲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拉脱维亚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了一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方位转型。截至今日,这场旷日持久的结构性调整还远未走到终点。眼下正值经济危机,里加的总体情况也并不怎么好,可以说它仍然在转型中挣扎着。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在拉脱维亚的第一篇博客里《“三教久留”的里加》,我们大致说了里加的古代史。要更好的了解现在的里加,咱们就必须要再回顾下它的现代史。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拉脱维亚曾有过一段短暂的独立,这座自由纪念碑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道加瓦河上断桥的桥墩则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这个国家留下的创伤。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里加最繁华的时候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那时里加有90多万人口,各方面指标也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准。不过这更多是得益于苏联这个庞大的母国,里加作为圣彼得堡之外近距离连接西欧的第二大出海口岸,自然会因流通而繁荣(货运码头很大但很冷清,在这发现了一艘悬挂巴拿马国旗的中国货轮 )。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这座大楼很像莫斯科的一些建筑吧,它也是那个时期里加的建筑代表。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这座全欧洲第三高的广播电视塔,座落在道加瓦河中心的小岛上,它也可以从侧面体现里加曾经是前苏联比较重要的一座城市。它的高度有368.5米,高过了艾菲尔铁塔和柏林塔,在欧洲仅次于莫斯科电视塔和基辅电视塔。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随着拉脱维亚正式独立,又随各东欧国家加入了欧盟,签证和交流的人为障碍没有了,移民潮也就跟着出现了。目前里加较20年前人口减少了大约20万,但它仍以约72万人口的规模稳居波罗的海三国中城市排名的首位。这个火车站就挺气派,不但大过它的波罗的海邻国,而且从外表上看比赫尔辛基和斯德哥尔摩的中央火车站还大。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不过到站台上一看火车就差多了,这里车次密度很低也没挂很多车厢,通行的城市也不多基本都局限于国内。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拉脱维亚政府没有自动给与前苏联时期移民到拉脱维亚的俄罗斯人以公民权,使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又离开了拉脱维亚。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却使拉脱维亚人真正成为了拉脱维亚的最大种族,整个国家也更加本土化,不然俄罗斯人的比例要高于总人口的50%。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另外,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拉脱维亚人到富裕的西欧和北欧生活和工作更容易了,这也流失了不少人口。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里加老城的阿尔伯特街等街道,拥有世界一流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精美建筑,这些建筑使里加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看着老房子们安静地立在那,几乎感觉不到有人居住的迹象,不知道是人都搬走了还是都度假去了。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今天拉脱维亚的经济不算很好,在市中心的商业区里,周末也没有多少人流。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旅游景点附近都是摆地摊的小商贩兜售旅游纪念品,在欧洲的富裕国家,这种生意大部分都是在商店里完成的。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在里加我还看到了很久没有见到的无轨电车,这些车的车况都很好。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这里也有遍布欧洲的有轨电车,整个里加的公共基础设施还是不错的。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虽说经济不是很好但也不见得就很坏。这是拉脱维亚的总统府,里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卫兵,但周围很安静,没有示威的也没有游行的,说明这里人民的情绪还是很稳定,因为他们有权自由行动。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从拉脱维亚人的脸上看,他们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里加市民的文明指标很高,主要公共场所没有大声喧哗,没有烟头,也没有吵架斗殴,更少见到传说中的斯拉夫酒鬼。这华丽的教堂也许就是拉脱维亚人精神面貌的象征(欣欣向荣热情奔放)。

转型中挣扎的里加
他们对被苏联占领的那段历史很不喜欢,里加有座专门的博物馆展示那几十年被占领的历史,由于时间有限我没去看,因为相关的东西看的太多了。所以说,武装入侵打下的江山其实并不牢固,文化感召才更有力。总之,拉脱维亚和里加要走的路还有很长,祝福他们越来越好,就像这艘正驶离道加瓦河出海口的邮轮一样,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返回孤帆远行的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