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华欣驱车北上半个多小时,就来到泰国的佛丕府。这里曾经是高棉人的前哨,后来被泰国占领,在大城时代将府治迁到今天的地方。佛丕是座很小的城市,好像只有几万人口,但这里却有一座很重要的泰国王室的度假行宫,大致就相当于中国避暑山庄那样的一个地方,它就是考旺山行宫。
我到佛丕的时候正在改造环城路,客车就把我扔到了高速公路出口,眼前一片施工景象,当时心就凉了半截。心想这地形这天气,怎么抗着几十公斤的行李走进城去呢?开始还想拦车,后来发现是徒劳,语言根本无法交流。于是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最后连拖带拽地还是完成了这段艰难的历程。比想像的要容易一些,因为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城,小到随便溜达一下就可以逛遍全城。

(左图显示的是佛丕在泰国的位置)拷旺山行宫建在考旺山山顶,这山不高,估计海拔多说100米,但周围都是平原,所以在环城路外都能很清楚的看到,还显得有些巍峨。想登拷旺山有两条路,在山的西侧有登山火车,单程票价40泰铢。在山的东侧有步行上山的台阶,但一路上至少有数千只猴子拦路,你身上要是有吃的很难通过。所以不到10块人民币的钱没必要省,坐车上去更适合(怀疑是泰国人派猴子在那边拦着,逼外国游客花钱坐车)。
山顶的建筑很多不全都是行宫,这里有一座行宫、两座寺院、一组碉堡还有一座天文台。行宫今天已经变成了博物馆,里面的陈设还是参照当年国王驾临时的样子,整个行宫的内外环境特别像重庆的白公馆。这么热的天,只要一进去马上就觉得凉爽了很多,真是一座巧夺天工的“避暑山庄”。景区对泰国人免费开放,外国人每位需要买100泰铢的门票。我差一点就混了过去,不过门卫跟我问好的时候我没答上来,所以露馅了。
从照片上看山好像很高,其实很矮但看的却很远,因为周围是一马平川,也得承认泰国的空气质量好,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上,方圆数十里尽收眼底。当地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国外游客也不多,全城所有地方能提供给我的地图都是复印机复印的一种人工画的地图(连比例尺和基准方位都没标注),我是拿着这地图在考旺山上一一核实方位的。

这城市除这座山之外确实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但有几个东西还是要提一提。首先是佛丕郊外还有个很大的溶洞,只是交通不便时间有限我没有去,据说离主城不远(右图)。第二是我在考旺山上环视全城,发现整座城市只有北边邻近火车站的地方有座超过十层的高楼。我当时就想,要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以我对泰国的了解那里不是医院就应该是学校。结果到近前一看果然是府城医院,全城最好的楼是医院肯定比是政府大楼更让人觉得温暖。
此外,佛丕城内有条河名字也叫佛丕,河上有座铁路桥。这桥估计跟我爷爷岁数差不多,也有很多年没怎么修,上面只有一条单轨铁路,火车一开上去就咯吱作响,所以列车通过的速度很慢,慢的我都能像铁道游击队那样爬上去。泰国经济在东南亚算好的,我们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这么差的基础设施怎么发展,政府也太不会投资了?再把画面切换到博客开始的地点,离这座危桥约两公里外就是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建设标准是双向六车道,原先这里已有了条双向四车道的路。根据了解得知,泰国也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因为东南亚各国的地理环境加上历史因素铁路一向不发达,客货运输主要是靠公路,全泰国的公路路况都很好(我几乎走遍了泰国),而且还在不断扩建和翻修中。铁路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拆也要钱,既然能用就让它发挥余热吧,这点泰国跟欧洲国家差不多,也跟我们国家建十年的东西说炸就炸是个强烈对比。这种过分节省过日子也有隐患,就在我离开巴蜀不到一星期,在巴蜀城郊的一个铁路路口就出了一起事故死了三个人,原因是信号灯年久失修。
关于泰国铁路还有很多要说的,下周会说的更详细并会配上视频(前提是新浪支持我的拍摄制式),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下可能只有我们父辈才体验过的火车。有兴趣的朋友欢迎下周来看《桂河大桥》。
返回孤帆远行的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