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校园生活 |
紧急召集灵感!我最近打算写一系列关于美国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的文章,给中国朋友呈现一个完整、真实、系统的美国基础教育体系,提供一个对中国基础教育反思的空间,大家告诉我你们最希望听到关于美国基础教育、美国人的童年和青年哪些方面的故事?如果你要重新过一次自己的童年和青年,你最希望弥补什么样的遗憾?你们对中国基础教育最大的忧虑是什么?你们的参与将会给我无穷的灵感!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完整的,都注定要经历所有愿意或不愿意经历的事情:希望、失望;得到,失去;绝望,希望;欢呼,落寞。经历过这一切,就会懂得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平衡,风景不同,但是心情应该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平静和坦然,所谓宠辱不惊,笑看人生。我把这种能力称之为构建强健的心理体系。强健的心理体系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种健康的快乐,坦然看待世上的花开花落,潮来潮去。
构建心理体系最关键的时候是大学阶段,按照我大学最尊敬的老师——华中师范大学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汪海燕老师的说法,“大学是人生性格成型,构建强大的心理体系的关键时期。“
在大学的时候,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影响我一生的老师:汪海燕老师。她是我一生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我心理学的启蒙老师,没有她,我不会在大学的时候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态,也更不可能在很多次失败中站起来坚持到最后。今年暑假回武汉,我去拜望汪老师,发现她依然那样有激情,并且刚刚抱了小孙子。汪老师依然记得我,因为我离开华师去清华的时候曾经给她辞行,我给了她一份当时我很自豪的简历,“大学应该是一份精彩的简历”。这是汪老师教给我的一句话,大学毕业,没有什么可以回报她的,所以我把我当时的那份简历留给了她。没想到5年了,汪老师依然保留着那份简历。汪老师的身体似乎没有以前那么硬朗,她告诉我因为她工作过于投入,在一个月之内替太多的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做心里疏导,结果超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自己的心理也在调试阶段——这是一位非常有献身精神的老师,她说,“我现在也得去找心理医生去疏导”。
在我大一刚刚走进大学的时候,由于高考的阴影还没有散去,遇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刚刚从一个小城市走到大武汉,刚刚从一个封闭单纯的高中时代走进大学,没有了爸爸妈妈的保护,我发现世界这么大,这么让我迷茫,我一度有了很强的自卑,甚至产生了一些自闭的趋势。症状就是不太喜欢和身边的同学们交流,对自己的前途非常迷茫。大一无意中选了汪海燕老师的思想品德课,我本来准备去混一下,因为按照我的理解,思想品德课肯定是没有意思的说教。但是没想到这么课成了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汪海燕老师把这门课讲的妙趣横生,她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多精彩的的案例,给我们推荐了很多励志的书,让我们看到了精彩的世界,点亮了我的生活和梦想。印象最深的是北大百年校庆时出版的《精神的家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98年中国最精英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人生选择,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人生和学习指南。这本书我翻得已经散架了。汪老师让我逐渐走出自卑和自闭,整个变成一个暂新的人。而那一段经历也让我受益到现在。
中国古代有很多哲学家其实也参透了人生。道家的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儒家的孟子说,“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起心智,饿其筋骨,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些话是我在最失落的时候反复安慰自己的一些哲理。有了这些古老的哲理做为理论依据,我就学会了享受失落带给我的冷静和思考,在失落中看到前方的希望。
其实世界上所有道理都是相通的。很多时候,自然科学的原理也可以给我们人生的智慧。万有引力告诉我们,“太阳之所以能吸引八大恒星,是因为太阳有足够的质量;地球之所以能吸引月亮,也是因为地球足够大的质量”。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当你需要网聚一些力量,交到更多更优秀的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质量:学识上、品德上、艺术修养上,为人处世上。当你的质量足够大的时候,你就自然可以吸引到足够的优质的朋友,获得更多的人际资源。
每个人都有构建自己心里体系的方式。18岁到30岁是心里体系成型最关键的时期,经历一些成功失败,起起落落,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这些经历中参悟生活,会得到很多人生的智慧。
强烈感谢Amy详细的回帖,我看过她的故事非常感动!我把她的贴在放在这儿,大家可以像她一样热情详细地跟帖!
【Amy】
我最希望听到的美国的教育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小孩子都是一样的,如果有家长正确的引导每个小孩子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成才。
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小时候该干什么,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不符合家长希望,就被家长改变了,以至于长大后没有发挥了自己的天赋而后悔不已.......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认为最应该的是国内有个家长学校,教育他们怎样引导孩子,怎么发现、挖掘、尊重孩子的选择。我有好几个同学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而她们的父母对她们说你学画画以后只能当个小学教师,看看你们的美术老师那么清贫就知道了。大部分的小孩都不喜欢小学老师,也不想以后过穷日子,于是我的那几个同学就放弃了画画,当然了现在很后悔,但是也不想重拾画画的梦想了!!----所以我认为家长如何能正确引导孩子是很重要的。
对于美国中小学的教育我是很感兴趣的,因为我认为小学时是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期,老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我想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对老师学问、性格、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国内对一个老师的好坏评价可能只是学生的分数吧。以我自己举例:我上小学之前人见人爱,也很活泼,总是把大人们逗的乐呵呵的。可是自从我上了小学我就受不了那种环境,成绩就不好,成绩不好老师就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就自然对我冷言冷语的,导致的后果就是我变得冷漠、孤僻、倔强、不爱与人交流。(当然我高中以后性格有变好了很多,呵呵)家里人都对我这种变化感到诧异。
我想有很多国内的学生像我小时候那样,如果上课时不是自己期待的敬佩的老师,而是自己害怕的老师又怎么能学的下去呢?
新书《我的哈佛日记:规划的人生更精彩》7月28日北京首发,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第二次加印的书已经基本售完,近日准备第三次加印,新书目前已经有三种主要购买方式——当当、淘宝、各地新东方大愚书店,购买请点击新东方图书网,这里有三种购买方式的链接。这不是一本关于留学琐事的记录,在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80后年轻人,一个草根小人物所经历的英语学习、考研、出国的故事,从清华到哈佛的历程以及一种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您的生活带来一束温暖的阳光。
关于新书《我的哈佛日记:规划的人生更精彩》的视频和介绍,请点击新书内容简介及视频我为大家创建的梦想、规划合作、公益非盈利性网站:"桔社网"已经开通,大家可以点击《金秋季节,桔子盛放》查看具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