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运动生理学复习题(4-8章)

(2013-06-01 16:27:11)
标签:

运动生理学

体育

试题

分类: 体育理论

第四章

思考题:

1.儿茶酚胺对运动负荷有何反应和适应特征?

随堂测验

名词解释:内分泌、内分泌系统 、激素

1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分泌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  

2 激素可加速或抑制体内原有代谢过程。(  √  

3 含氮激素到达靶细胞后不能通过细胞膜,必先与受体结合才能引起特异通道开放而进入细胞内。( √  

4 类固醇激素可能通过靶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 )

5 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大量分泌激素入血,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 )

6 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 (  

A 生长素         B 性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

7 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   

A 氨基酸类激素    B 肽类激素     C 类固醇激素       D 蛋白质激素

8 第二信使cAMP的作用是激活(  

A 磷酸化酶        B 腺苷酸环化酶   C 蛋白激酶        D 磷酸二酯酶

9 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的第一步是与靶细胞的(   

A 胞膜受体结合    B 胞浆受体结合   C 核受体结合  D 兴奋型G-蛋白结合

多选

10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ABCD  

A 信息传递作用    B 相对特异性作用   C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D 允许作用

11 应急反应的机体表现(  ABC 

A 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    B 呼吸功能加强   C 心血管活动加强  D 脸色变白

12 胰岛素对糖代谢的调节形式有:(  ACD 

A 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B 抑制葡萄糖合成糖原

C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           D 抑制糖异生

第五章

思考题:

1、运动对氧解离曲线有何影响,为什么?

随堂测验:

名词解释:血红蛋白氧容量、血红蛋白氧含量、碱贮备、内环境、红细胞比容

1 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运输和凝血作用。(  √    )

2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愈高,则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就愈强。( ×  )

3 人体进行轻微活动及处在赛前状态时,白细胞分类中呈现中性粒细胞增多现象。( × 

4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无关,而与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有关。( × ) 

5 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与一般人相比红细胞数量没有差异。( ×  

6 Hb数量与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  

7 内环境稳态是指:(   )

A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 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   D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8 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A 血红蛋白与O2结合需酶催化      B 血红蛋白有运输O2和CO2的作用

C 血红蛋白有缓冲作用             D 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作用消失

9 剧烈运动时,下列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 

A 乳酸          B 非蛋白氮          C 血浆蛋白        D 碱贮

10血氧饱和度取决于:( 

A 红细胞比容     B 血液的温度      C 血红蛋白的含量     D 氧分压

11下列变化中可使血液氧离曲线右移的是:(  

A CO2分压降低      B 温度降低    C PH值升高      D CO2分压升高

12 关于比重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血液>红细胞>血浆     B 血液>血浆>红细胞

C 红细胞>血浆>血液     D 红细胞>血液>血浆

13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点在于前者:(  BCD   

A 含有大量清蛋白      B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C 缺乏纤维蛋白原      D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14 影响血液粘滞性的因素有:(  ABCD   

A 红细胞聚集的程度      B 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

C 血流速度                    D 血浆蛋白的含量

15 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有:(  ACD   

A 溶解于血浆中    B 与血浆蛋白结合    C 与Hb结合    D 溶解于红细胞内

第六章

思考题:

1、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随堂测验:

名词解释:呼吸、肺通气、肺换气、肺活量

1 肺回缩力和胸内负压呈正变关系。( √   

2 运动时如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眩。(  √  

3 正常人第1、2、3秒时间肺活量值中第二秒时间意义最大。( × 

4 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说,进入肺泡的气体量才是真正的有效气体量。(  √  

5 运动时运动员的每分通气量大于一般人,说明运动员肺通气功能强。(  ×  ) 

6 体内氧分压由高向低排列顺序是: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   ) 

7 剧烈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使通气/血流比值下降。(  × 

8 无论怎样用力呼气,肺内的气体也是呼不完的。(  √  

9 运动时肺总容量可较安静时增加两倍。(  ×  

10 基本的呼吸中枢在延髓。( √   

11 平静呼气末胸内压低于大气压。(  √  

12 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   

A 外呼吸     B 肺换气    C 组织换气    D 肺通气

13 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A 肺泡       B 呼吸道      C 肺泡.组织       D 组织

14 肺总容量等于:(   

A 肺活量加潮气量       B 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

C 肺活量加余气量       D 余气量加补呼气量

15 在肺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倍,深度减半,通气/血流比值将:(   

A 下降    B 升高    C 不变    D 以上都不是

16 运动员的氧扩散容量较大,主要是因为:(   

A 肺泡膜较薄         B 身材高大    C 心输出量大      D 肺泡膜血供充足

17 解剖无效腔加倍时,通气/血流比值将:(   

A 加倍          B 增大,但不到加倍    C 减半        D 减小,但不到减半

18 运动引起肺通气量快速变化的神经机制之一是:(   

 A 动脉血中Pco2的下降            B 动脉血中Po2的升高

 C 体温升高                       D 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19 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为:(   

 A 外呼吸    B 内呼吸    C 肺通气    D 肺换气

多选

20下列哪能指标是用于评定肺通气功能的:(  ABC   

A 时间肺活量       B 肺活量   C 每分最大通气量      D 通气/血流比值

21下列哪几项是肺的基本容积?(   ABC  

A 潮气量     B 补吸气量     C 补呼气量     D 功能余气量

22 下列有关运动时肺通气功能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CD  

A 剧烈运动时用于肺通气的耗氧量明显升高

B 每分通气量与运动强度呈线性相关

C 剧烈运动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呼吸频率的加快

D 运动时适当增加呼吸深度比增加频率更为重要

23 形成胸内负压的原因及条件是:(  ABC   

A 肺的弹性回缩力                B 肺的自然容积小于胸腔的容积

C 胸膜腔是个密闭的腔隙          D 呼吸的进行

24 下列哪些指标可用于评定肺换气功能:(   AD  

A 氧扩散容量      B 时间肺活量   C 每分最大通气量  D 通气/血流比值

25 训练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表现在:(  BC   

A 通气效率和呼吸肌耗氧量的提高   B 氧通气当量的下降

C 亚极量运动时每分通气量的下降   D 安静时每分通气量的提高

26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  ABC   

A 气体扩散的速度         B 呼吸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C 通气/血流比值          D 血红蛋白含量

第七章

思考题:

1、机体在剧烈运动时动脉血压将出现何种变化,为什么

随堂测验:

名词解释: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心率、心动周期 、心指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力贮备、血压

1 最大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心率贮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而增大。( × 

2 运动开始时,由于迷走神经活动加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多。( ×  

3 人在运动中,心率增加是一种反应,故心率增加的幅度与体能水平无关。( × 

4 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搏出量的增加。(  × 

5 在相同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经过耐力训练过的人,心输出量增加的幅度较无训练者大。(   × 

6 耐力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故射血分数增加。(  × 

7 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心室不能过分扩大,而射血分数可明显增加,故收缩期贮备比舒张期贮备大得多。(   √ 

8 由于心室的射血是间断的,故血管系统中的血流也是间断的。( × 

9 微循环中的迂回通路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神经直接改变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活动实现的。(  × 

10 当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时,主要通过减压反射而使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 √  

11 肌肉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作用,使局部血流量增加。(  √  

12 心电图不仅反映了心肌的生物电变化,也反映了心肌机械活动的变化。(× )

13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律受控于:(   

A 窦房结     B 房室结     C 希氏束     D 浦肯野氏纤维

14 在心动周期中,大部分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时间是:(   

A 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     B 心房收缩,心室收缩时

C 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     D 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时

15 心肌生理特性中,遇足够强度的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这是心肌的:(  

A自律性     B.传导性     C.收缩性     D.兴奋性

16 脉压是指:(   

A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             B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C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     D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的平均值

17 心肌组织中,自动节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A 房室交界     B 房室束     C 窦房结     D 结间束

18 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的正常范围是:(  D  

A 50~70次/分    B 60~80次/分    C 70~100次/分   D 60~100次/分

19 正常机体,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心室容积增加    B 室内压升高     C 主动脉压升高    D 交感神经兴奋

20 肌肉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表现为:( A 

A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B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C 心率减慢,血压升高     D 心率加快,血压稳定

21人在运动或劳动时,心输出量持久而大幅度地增加,其主要调节机制是:(   

A 局部体液调节   B 全身性体液调节    C 等长自身调节   D 异长自身调节

22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表现为:(  

A 静息时较慢               B 小强度运动时较快

C 最大心率比同龄人高       D 阵发性心动过缓

23 平卧运动比直立运动时的搏出量大,这是因为:(  

A 循环血量重新分配   B 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C 外周阻力降低  D 胸内压升高

24 由卧位转为立位时会引起动脉血压暂时性降低,但接着通过哪种调节恢复正常?(  C )

A 肌肉收缩活动加强  B 减压反射增加   C 减压反射减弱    D 体液调节加强

25 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   

A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B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C 心肺压力感受器            D 以上都有

26 平均动脉压是指:(   

A(收缩压+舒张压)÷2          B 舒张压+1/3脉压

C 收缩压+1/3舒张压             D 舒张压+1/3收缩压

27 健康人的射血分数为:(   

A 55%~60%        B 70%~80%     C 80%~85%        D 85%~95%

28 对照骨骼肌细胞,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最重要的特征是:(   

A 4期能自动除极                 B 0期除极速度快,幅度大

C 有持续时间较长的平台期        D 复极速度很快

多选

29 造成搏出量增加的因素有:(  ABC  

A 外周阻力减小     B 心跳速率减慢    

C 心收缩力增强     D 外周阻力增加

30 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    ABC  

A 心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电图

31 可导致心输出量增加的因素是:(   ABC   

A 交感神经兴奋            B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

C 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D 主动脉血压升高

32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ABCD  

A 心输出量                   B 外周阻力    

C 动脉管壁的弹性       D 循环血量

33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   ABCD   

A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B 心脏收缩力  

C 骨骼肌的节律性舒缩       D 呼吸运动

34 耐力训练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ABCD   

A 静息心率下降     B 安静时搏出量增加

C 极量运动时心输出量比无训练者高    

D 亚极量运动时心输出量比无训练者小

35 增进静脉血液回流的因素有:(  ABC  

A 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肌肉泵作用    

B 深呼吸导致胸内压降低

C 由直立为改为平卧位    

D 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全身血管收缩

第八章

思考题:

1、简述适中运动对免疫机能的主要影响。

随堂测验:

名词解释:免疫

1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   )

2 机体对“非己”物质进行免疫应答并加以排除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   )

3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补体和溶菌酶溶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

4 体液免疫的的应答过程中的效应阶段主要是是指激活Tc细胞发挥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  ×   )

5 适中运动可以提高免疫机能,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而大强度运动训练则对免疫机能可能有抑制作用。(  √   )

6 免疫营养调理可以考虑糖的补充、谷氨酰胺的补充、抗氧化物的补充与相关微量元素的补充。(  √   )

7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 易发生肿瘤        B 易发生超敏反应  

C 易发生感染        D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8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9 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D 俄罗斯

10 免疫对机体:(  

A 有利          B 有害          C 无利也无害      

D 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11 具有调理作用的是:(  

A 抗原     B 抗原和补体     C 抗体和补体     D 补体

多选

12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   

A 骨髓      B 脾脏     C 淋巴结      D 胸腺

13 下列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BCD 

A 细胞因子包括ILs、IFNs、TNFs、CSFs、TGFs等

B 细胞经过激活后才能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

C 细胞因子主要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发挥作用

D 细胞因子有强的生物学活性

14 TD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D  

A 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胞有B细胞

B 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C 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D 既可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又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