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练习题)
(2010-04-06 21:27:16)
标签:
体育运动运动生理学 |
分类: 学习讨论区 |
一、填空题
1、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其发生顺序为(
2、极点出现时,应注意(
3、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
4、应用生理学方法评定训练效果时,通常选择(
5、赛前状态的生理反应可表现为(
二、判断题
1、赛前状态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正常的工作能力。(
2、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器官的惰性大。(
3、“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4、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宜的准备活动都有助于减轻运动中极点的反应。(
5、由于马拉松运动持续时间长,所以运动中机体主要处于假稳定状态。(
6、长跑运动员对慢肌纤维增粗有积极作用。(
7、短跑运动员出现“运动性心脏增大”的现象较为多见。(
8、在评定训练效果时,用“基础心率”较“安静心率”更为客观有效。(
9、运动负荷越大,越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10、极限负荷时,有训练者最大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均明显高于无训练者。(
三、单选题
A
体温升高
2、有训练者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基础心率呈现(
A
平稳上升
3、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应是由于(
A
压力感受性发射
4、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运动中,经过(
A
赛前状态
5、通常易出现“极点”的运动项目是(
A
短跑
四、多选题
1、“极点”出现的迟早及消除疲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A
训练水平
2、用于评价运动员对极量负荷反应的生理指标有(
A
最大吸氧量
3、评价安静时运动效果的常用生理指标有(
A
氧脉搏
4、与无训练者相比,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
A
安静
5、适宜的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生理意义的相同之处是(
A
预防运动损伤
五、名词解释
1、赛前状态
2、稳定状态
3、训练效果
4、氧脉搏
5、“极点”
六、简述题
1、简述机体对一次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特征。
2、简述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3、指出运动员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机体代谢和运动能力的特征。
七、论述题
1、分析“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机制及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
2、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在完成定量负荷和极限负荷运动时生理机能的变化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