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烦恼 - 规矩篇
(2015-08-13 21:15:17)
标签:
育儿 |
儿童教育只是做孩子的榜样以及关爱就足够了吗?(一)
我的回答是‘远远不够’,所以每个家长要有自己的“武器”,不夸张地说,和孩子周旋就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战。
我家邻居孩子帕特里克,两岁半,活泼可爱,一头金色卷发天使一般的脸蛋,可他却是小朋友眼中的小魔鬼。只要帕特里克出现,在场的母亲们就会紧张起来,眼睛紧盯着自己的孩子,唯恐“暴力儿童”近身。尽管如此,小魔鬼还是常常迅雷不及掩耳的打了别的小朋友,挨打的当然哭声震天,做妈的心疼又恼火。动手打人也就罢了,有时候帕特里克会狠狠的咬人,牙印在别人身上好几天都清晰可见。抢玩具更是家常便饭,不是为了自己玩,而是远远扔掉或者打烂。但是有些时候帕特里克也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和所有乖孩子一样自己玩耍,甚至和别的小朋友和睦相处。
时间长了逐渐了解到,帕特里克是个不折不扣的”招弟领弟”的孩子;生了两个女儿之后,妈妈盼了近十年才终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儿子。于是她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所有作为母亲能够给予的爱都给了帕特里克。妈妈从未打过她的任何一个孩子,她的家庭里也从未有过咬人事件,妈妈和姐姐也从未抢过帕特里克的玩具,更没有打烂或扔掉过玩具。可是为什么他的宝贝儿子不断“天才”地“行凶”呢?
20世纪初德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弗利波曾经说过“儿童教育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以及给予无限的关爱”,但是这个理论用在小帕特里克家里好像就有点对不上了!
尽管如此,这句话还是值得父母们借鉴的。作为母亲,我个人认为,母爱是我们这一生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在爱的前提下严于律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当然这两点不是儿童教育这座摩天大厦的全部结构,而是基础。但正因为有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才能添砖加瓦。
我不得不承认,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省心的优秀孩子,在家长的榜样引导下关爱下茁壮成长;这些孩子很早就独立并且懂事,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责任感。我朋友圈中认识几个这样的实例,我的女儿六岁前作为独生女时谢天谢地就是其中一个,后来多少因为有了老二,地位转变,有点叛逆这也是正常现象。这和家长的家规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不过不用羡慕郁闷,我可以告诉妈妈们,大多数孩子都不是这样的,甚至是相反的,即便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家长也有顽皮逆反的孩子、也饱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岁四岁狗讨嫌的折磨。所以我说,仅仅做榜样、给孩子爱是不够,作为家长还需要有自己的“武器”,这里说的不是家法,而是家规,一套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规矩。这些规矩就是要帮助我们解决如同:我们怎样才能避免阻止孩子去做他们不该做的事呢?而我们又怎样才能説服孩子去做他们该做,而不情愿做的事-这里说的是作为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完成的重要义务和应该做的任务。如果好言相劝 谆谆教导都没有用,我们应该怎样做?
听起来好像问题一大堆!难道真的是孩子们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吗?越来越复杂了吗?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难带了”,老一辈会紧接着一句“以前好多了,我们小时候怎样怎样”。
那好,就让我们来把这两代人来比一比。先比孩子,我们小时候和我们的孩子们肯定是不一样,社会大环境决定了差别;但这就说明我们比他们温良恭俭让、比他们优秀吗?再说父母的角色,时代不同了,我们和我们自己当年的父母谁是更称职更优秀的家长呢?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在默默遵循着一个规则:不犯自己父母当年犯的错误。具体地说,我们想要一个不用打骂不用体罚不需要恐吓威胁,不用把性教育列为“黄色”,女儿能够坦然的上生理卫生课,从容的面对第一次月经,这样一个严谨而生动的教育。让人欣慰的是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或者正在努力朝这个目标奋斗。“不打不成才”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不否认三十年前的我们是这样“成才“的,那今天的孩子呢?他们以及他们生活的大环境还会接受这样的“打是亲骂是爱”吗?
比起几十年前的家长,我们更注意尊重孩子小小的自尊,我们努力给孩子们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给他们创造机会开发自己的爱好特长。
我真不觉得“以前好多了,我们小时候怎样怎样优秀”。为什么这么说?你想想,我们这些七零后,哪个小时候曾经拥有过自己的独立的房间?我小时候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十一平米大的房间里,不要说玩玩具,连写作业都是坐在床上写;又有哪个有机会选择自己向往的体育项目或乐器?妈妈曾经给我买了个小提琴,终究还只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而放弃了。再就是从父母或者学校以正常的心态接受健康的性教育!那时候的生理卫生课,老师都是以极快速度一带而过。我们当中又有哪一个又曾经大胆的向大人提各式各样的“怪问题”?不被抽耳光也得被训斥为“满脑子想什么呢你整天?不好好学习净琢磨离谱的!“
所以我说,终于长大了成家生子啦,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我们,应该为我们的进步自豪,为我们的孩子的进步而自豪。
请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好孩子,他们绝不比我们小时候差,不要听信那些什么80后90后没出息,因为每个时期父母和孩子都有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这一代是时尚的家长!大家有没有觉察到,儿童教育变得越来越公开了,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不再把自己那本难念的经藏在紧闭的家门后,而是求助于社会和专家,他们不愿落伍、像和世界开放国家接轨、希望他们能胜任为人父母这一职位。所以他们寻求专业书籍找专家,和别的家长沟通、交流经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