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万字前言能写出什么?

(2007-12-16 05:49:52)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时事评论

分类: 时评
                  17万字前言能写出什么?
  著名作家林白本月出版其最新小说《致一九七五》,该书原稿共34万字,其前言竟然长达17万字。针对不少读者认为这么长的前言有“发水”骗稿费之嫌,林白表示,超长前言是出于内心表达的需要。(12月16日《扬子晚报》)
  
  在笔者的潜意识里,所谓前言,顾名思义就是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文字。书籍中的前言,主要说明基本内容、成书过程等。从这点来看,前言并非实质内容,它只不过是一种压缩产品,或者说是尚未加工的原料。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前言言简意赅,并不冗长。
  
  然而,恕笔者孤陋寡闻,长达17万字的前言,笔者是头一次听说。说实话,对于17万字的前言,笔者没有那么好的耐性读下去。毕竟,这样冗长的描写,太过枯燥乏味。这势必将读者逼到了一个死角,读者除了逃跑,别无选择。尽管林白将前言变为上部,但是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依然存在很大弊端。
  
  对于这个结果,很多人都难以相信。任凭笔者想破脑袋,也不知如何去拼凑长达17万字的前言。这不免让人心生疑问,前言长达17万字,到底能写些什么?其实,林白的前言主要是用散文化的风格抒发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就是说,长达17万字的前言,成为另外的文体,独立于小说之外。
  
  可以看出,林白的前言超出了前言原有的要义,添加了诸多个人感情色彩。正如林白所说,“我知道读者可能接受不了,但是我的文学创作是不会取悦别人的。我觉得作家去取悦读者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我的写作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需要”。
  
  当然,作家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写作也可以出于自己内心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就可以毫无顾及,不照顾读者的感受,不按常理出牌。毕竟,作家出书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读者。从根本上说,读者是书籍受益的主体,读者与作家之间感情是相互连通的。如果作家过于强调个人感情色彩,读者也将通过书籍感受到作家的内心思想。
  
  因此,作为一名作家,林白太过强调自己内心的表达,进而忽视读者的感受,这对读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更何况,过于冗长的前言,并非艺术创新,按网友的话说,这只是个怪胎。这样的小说是不可能有生存空间的,因为它距离读者太远,失去了大众化的味道。
  
  观点撞击:
  
  不必对作家17万字“前言”惊诧莫名
[稿源:红网]
[作者:陈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