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涨价能否多些民生关怀?文/陈潭
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的《各地积极应对成品油价格上涨及时疏导交通价格》报告提到,“成品油价格调整后,经营者成本普遍增加,2008年春运票价已经很难维持在2007年水平上。”(11月16日《广州日报》)
此前,改委价曾明确说明,为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铁路客运、城市公交等价格不作调整。早在07年春节前,铁道部甚至明确表示,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也就是说,今后春运火车票价永不上浮。
然而,在春运迫近的敏感时期,发改委的报告有意要打破以上规定。从这份报告来看,油价持续走高,增加了经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给经营者带来不小的压力。仔细分析起来,这份报告通篇都在寻找春运涨价的理由,为春运涨价提前预热。
不可否认,油价的持续走高,压缩了经营者的利润空间,增加了经营成本。但是,这一定是春运涨价的理由吗?这些年,垄断行业涨价都冠以很多理由,比如与国际市场接轨,承受压力太大等等。其实,这些理由大都倾向于垄断行业的自身利益,无非是通过涨价把压力转嫁给民众。
事实上,对于春运票价的调整,更应该多些民生关怀。因为每一次价格调整,都事关百姓利益。铁路企业不仅是垄断企业,更是社会公共事业单位。更何况,作为中国人春节出行的头等大事,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当然,铁路企业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它不能挤压民众的公共利益空间,置民众的承受能力于不顾。
应该看到,油价持续走高在增加经营者的成本同时,物价普遍上涨也增加了民众的生活成本。一项调查显示,90%的公众认为自己的生活受到最近这一轮涨价的影响,近八成人觉得入夏以来自己的饮食质量下降,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可以预料,春运涨价,只会再次增加普通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生活负担。
因此,在现阶段,春运票价不应该简单到通过涨价的方式转嫁企业的压力。其实,企业与民众同样站在物价上涨的压力跷跷板上,转嫁一方的压力只能使整个社会失去平衡。如何保持这种平衡,实现双赢,才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