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殇(三)单采浆站
(2008-10-25 13:53:15)
标签:
血袋血殇hiv血浆河南杂谈 |
分类: 血殇 |
血
|
2.3单采浆站
“大概是92年前后吧,我们县光我知道的就有卫生局和县医院两个血站了。当时办血站至少有地区一级许可证。”县医院血站最早,承包给薛某,院长跟莫新安是邻居,让他去维持秩序。“每天七八百甚至上千人。来的大都是睢县、太康、通许、尉氏人,还有辽宁的,人多得乱哄哄的,最多的一天1400多人……我的血头称号就这样落下的。”(喻尘,2005) |
不知道谁办了中国第一家单采浆站,只知道在1993年当全国有167家血站时,单采浆站约400多家(卫生部,1993)。由于“大浪淘沙”,到2001年底国内只有156家浆站为30家企业供浆。(白坚石,2003)
河南有多少血站?《艾滋和行为》报道有287个官办血站。张可巡诊五年能明确说出的近80家。仅某村466位献血员造访过的血站就有27家省地血站、9家部队血站、29家外县血站、2家本县血站和8个县内个体私营血站;各人去过的血站1-19家不等。(程华,2004) 高耀洁回首当年时说,当时各县防疫站、保健站都办起了创收血站,乡村血站建成了,物资、煤炭、工厂等单位血站建成了,甚至连县政协、人大也加入了。一时间,成立了230多家合法血站……(邵燕祥,2005) 血站是河南的“另类工厂”。“太康县建了全(周口)地区最早的一个,后来各县陆续都建了,共有19个。”王淑平回忆当时的盛况,说这19个是“国有的”……(喻尘,2005)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和组织下,一夜间几百口人的丁庄突然冒出了十几个血站,有县医院血站、乡医院血站、乡政府血站、公安局血站、组织部血站、宣传部血站、兽医站血站、教育局血站、商业局血站、驻军血站、红十字会血站、畜牧配种站血站。建站过程很简单,只要竖一块木牌子,拉两个护士抽血,一个会计收钱即可。(引自《丁庄梦》) |
2.3单采浆量
临床用血采多了会浪费,生产用血则不然——“多多益善”。
|
全国采血浆量 |
全国采全血量 |
90年代上半期 (不完全统计) |
体检800万人次,采浆420万人次,167万升(卫生部,1993) |
体检320万人次,采血228万人次,68万立升(卫生部,1993) |
90年代下半期 |
3500吨/年 (邢大立,1998) |
800-1000吨/年(于宗河,1998) |
21世纪初 |
02年投浆3800吨(孙凡忠,2005) |
临床用血1600吨/年(钱锋,2003) |
2.4单采浆史
1)
2)
3)
4)
王淑平曾提到,河南太康的郭某91年在昆明打工、献血……92年开始在周口等地区的4家血站献血30多次。另有原籍云南、贵州等地人长住周口献血。估计为单采浆传染源。(喻尘,2005) |
从分子流行病学来看,从泰国传入云南的一株HIV毒株,在国内传播路线之一是从云南飞奔河南,然后再向四周播散;从“地缘政治”来看,安徽(阜阳)、山东(荷泽)、陕西(商洛)、湖北(襄樊)等疫区均与河南接壤;从田野调查来看,河南周边省份如湖北、四川等贫困地区,1995年前后有大批农民扒火车去河南卖血。(夏国美,2002)广西献血员感染者绝大多数是流动到河南的卖血者,而只在本省卖血者极少感染。(现场访谈,2002)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在一些体检不合格的献血员在本省卖不了血,跑到河南就能卖了。有书为证(夏国美,2002)。
个案2-1
我父母都是农民,靠种地养活全家,但这些年种粮连成本都不够,所以我22岁就跟父兄去卖血。先在本地卖,一段时间后被查出丙肝就不能卖了。这时,有老乡说可以到河南去卖,那里血站很多,不用检查,于是我们仨就去了,在南阳、开封、焦作轮留卖血。我基本上是一个月卖20次,一次抽800毫升血,全血分离后将400毫升红血球还给我。我在那呆了四五个月,卖了上百次血,每次收入40元。后来,我的身体越来越差,连爬楼都爬不动了……父亲、哥哥和姐夫都因此得了艾滋病。
卖血者双向和多向流动,不仅体现在广东献血员HIV感染者中,河南籍献血员比例最大(程谨,2003)(冯志阶,2003)或发现最早(曹序春,1996),也体现在河北93-95年暴发疟疾流行时,既发现了来自四川宜汉高疟区的供浆者,也发现了在河南献浆感染后又到河北多次献浆的沈阳籍献血员(赵勇,1997)(陈素良,1994)。
在山西至1999年所报告的174例感染者中,“流动人员”116例占66.7%,其中,跨省流动54例(涉及15个省份),省内流动62例(涉及12地市20县区)。 (乔晓春,2000) |
5)
6)
2.5手采
手采分准备、采血、离心、分浆和还输五步,多用“双程采浆法”(两次各采血400 ml,经低温离心分浆后,再分别将血细胞还输)。(姜其河,1995)且看一个早期“标准程序”:
1)浆员选择:标准同全血者,符合卫生部批准《单采浆术操作规程》(全国单采浆术经验交流会秘书组,1987)和美国血库协会《输血技术手册》(肖星甫,1985)的规定。 2)器具准备:在采血室打开多联袋外包装,逐一检查其和盐水袋澄明度,用3%碘酒和70%酒精常规消毒二者接口处,用输血器将其连成一个整体。采血前,用生理盐水排除管道内空气,并充盈至输血器滤网2/3为宜。然后,将盐水袋挂在血液回输挤压器的支架上,采血袋放在电子秤的摇袋机上,电子秤归零。 3)双程采血、离心、分浆与回输:供浆者平卧床上,作第二次肘部皮肤消毒(首次在洗手后),静脉穿剌采第一程血,至400ml(422g)时停采,剪下血袋送去离心。停采期间滴输生理盐水以保持静脉通畅,避免针腔凝固。离心毕,将血袋轻放入分浆挤压器,随之慢慢合拢,220±20 ml血浆流至血浆袋,剩余红细胞血比积通常≥70%,需向血袋灌输80±30 ml生理盐水以降低粘度、克服回输阻力以提高回输速度。回输前,核对姓名、血型、采浆号,用系在血袋上的钥匙开床上的锁,确保系本人血袋无误,回输毕即作第二程单采。 4)质检:按制备冻干血浆质量要求逐袋灯检,如发现纤维蛋白析出(丝网状悬浮物)、溶血(颜色红或微红)、脂血(混浊或脂粒)即不合格。合格标准为:血浆清晰、淡黄、透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细菌培养阴性。(汪学纯,1989) |
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中原私营血站的“采浆程序”为:
采血前不检查,血液收集到血袋后用止血钳夹住进血管(当时只有一条进血管),每次凑足10人份后离心,然后剪断进血管放出血浆到一个公共血浆袋,剩余红血球加生理盐水稀释后回输,离心期间供血员保持静脉通畅。有些经营者规定400ml血袋中收集450-500ml全血,然后通过进血管放出50-100ml同型血到公共血袋后才离心(否则血袋会破裂)。在采血过程中,剪刀、止血钳不消毒反复使用,离心机不消毒连续离心,血袋采、放血均经过一条根进血管,血放至一个公共血袋,这都是私营血站独特的采血方式。94-97年个体血站在极其简陋条件下(如村民家中和田埂上)采浆。(程华,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