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殇(三)单采浆站

(2008-10-25 13:53:15)
标签:

血袋

血殇

hiv

血浆

河南

杂谈

分类: 血殇

血      殇  (三)

                       ----中国单采浆危机不完全报告

   莫将阿胶往此倾,此中天意甚难明

                          上海复旦大学  高燕宁教授    综述

                  (三)

2.3单采浆站

“大概是92年前后吧,我们县光我知道的就有卫生局和县医院两个血站了。当时办血站至少有地区一级许可证。”县医院血站最早,承包给薛某,院长跟莫新安是邻居,让他去维持秩序。“每天七八百甚至上千人。来的大都是睢县、太康、通许、尉氏人,还有辽宁的,人多得乱哄哄的,最多的一天1400多人……我的血头称号就这样落下的。”(喻尘,2005

不知道谁办了中国第一家单采浆站,只知道在1993年当全国有167家血站时,单采浆站约400多家(卫生部,1993)。由于“大浪淘沙”,到2001年底国内只有156家浆站为30家企业供浆。(白坚石,2003)

河南有多少血站?《艾滋和行为》报道有287个官办血站。张可巡诊五年能明确说出的近80家。仅某村466位献血员造访过的血站就有27家省地血站、9家部队血站、29家外县血站、2家本县血站和8个县内个体私营血站;各人去过的血站1-19家不等。(程华,2004)

高耀洁回首当年时说,当时各县防疫站、保健站都办起了创收血站,乡村血站建成了,物资、煤炭、工厂等单位血站建成了,甚至连县政协、人大也加入了。一时间,成立了230多家合法血站……(邵燕祥,2005)

血站是河南的“另类工厂”。“太康县建了全(周口)地区最早的一个,后来各县陆续都建了,共有19个。”王淑平回忆当时的盛况,说这19个是“国有的”……(喻尘,2005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和组织下,一夜间几百口人的丁庄突然冒出了十几个血站,有县医院血站、乡医院血站、乡政府血站、公安局血站、组织部血站、宣传部血站、兽医站血站、教育局血站、商业局血站、驻军血站、红十字会血站、畜牧配种站血站。建站过程很简单,只要竖一块木牌子,拉两个护士抽血,一个会计收钱即可。(引自《丁庄梦》)

2.3单采浆量

临床用血采多了会浪费,生产用血则不然——“多多益善”。

 

全国采血浆量

全国采全血量

90年代上半期

(不完全统计)

体检800万人次,采浆420万人次,167万升(卫生部,1993)

体检320万人次,采血228万人次,68万立升(卫生部,1993)

90年代下半期

3500吨/年 (邢大立,1998)

800-1000吨/年(于宗河,1998)

21世纪初

02年投浆3800吨(孙凡忠,2005)

临床用血1600吨/年(钱锋,2003)

2.4单采浆史

1)    国内单采浆最早起于1979年(汪学纯,1989),地点待查。

2)    第一波采浆风潮应与若干生物所“毗邻而生”,时间是1980-1985年。如80年成都所开始规模化采浆(马彬,2002),83年江苏昆山开始采浆,献血员多达万余人(朱智英,1996),85年河北固安血站登记有供血员1.5万人,来自7县300个村。(孙永德,1991)

3)    第二波采浆高潮被前浪推向周边省地,时间是86-90年左右。如原山西太原的采浆量小而稳定,但从89年底开始对外供浆后,产量飙升:89年为1000袋,90年为5000袋,91-92年维持10000袋/年。(王俊升,1995)

4)    接着是一个大浪潮,潮头最汹涌之处应在河南、武汉等地,时间为90-95年。河南地处中原,人口众多,血站及献血员均多于其它省份(王亚,1995),期间涌现大量献血员,大规模献血时间主要集中在93-95年(程华,2004);单采血的高峰在92-93年,93年后主要是单采浆,因那时剩下的大多数是单采浆站(张可,2004)。而在90年代火爆的“血浆经济”里,武汉是主要的原料加工地之一(邵京,2005),从疫情较重的某乡村医访谈中得知,当地卖血始于85-89年,高峰期在94-95年。(李倩,2003)

王淑平曾提到,河南太康的郭某91年在昆明打工、献血……92年开始在周口等地区的4家血站献血30多次。另有原籍云南、贵州等地人长住周口献血。估计为单采浆传染源。(喻尘,2005

从分子流行病学来看,从泰国传入云南的一株HIV毒株,在国内传播路线之一是从云南飞奔河南,然后再向四周播散;从“地缘政治”来看,安徽(阜阳)、山东(荷泽)、陕西(商洛)、湖北(襄樊)等疫区均与河南接壤;从田野调查来看,河南周边省份如湖北、四川等贫困地区,1995年前后有大批农民扒火车去河南卖血。(夏国美,2002)广西献血员感染者绝大多数是流动到河南的卖血者,而只在本省卖血者极少感染。(现场访谈,2002)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在一些体检不合格的献血员在本省卖不了血,跑到河南就能卖了。有书为证(夏国美,2002)。

个案2-1  四川 男 28岁 HIV感染者

我父母都是农民,靠种地养活全家,但这些年种粮连成本都不够,所以我22岁就跟父兄去卖血。先在本地卖,一段时间后被查出丙肝就不能卖了。这时,有老乡说可以到河南去卖,那里血站很多,不用检查,于是我们仨就去了,在南阳、开封、焦作轮留卖血。我基本上是一个月卖20次,一次抽800毫升血,全血分离后将400毫升红血球还给我。我在那呆了四五个月,卖了上百次血,每次收入40元。后来,我的身体越来越差,连爬楼都爬不动了……父亲、哥哥和姐夫都因此得了艾滋病。

卖血者双向和多向流动,不仅体现在广东献血员HIV感染者中,河南籍献血员比例最大(程谨,2003)(冯志阶,2003)或发现最早(曹序春,1996),也体现在河北93-95年暴发疟疾流行时,既发现了来自四川宜汉高疟区的供浆者,也发现了在河南献浆感染后又到河北多次献浆的沈阳籍献血员(赵勇,1997)(陈素良,1994)。

在山西至1999年所报告的174例感染者中,“流动人员”116例占66.7%,其中,跨省流动54例(涉及15个省份),省内流动62例(涉及12地市20县区)。 (乔晓春,2000)

5)    第四波峰应为“大浪淘沙”之余波,“散落”前浪之外,时间是95-98年。如果说,之前的单采浆主要是用“规范”与否来形容的话,之后则更多用“非法”与否来界定了。在这个时期,全国大力整顿血源,多家浆站关停、受罚或整改,众多血制品企业经历过一次次“釜底抽薪”的阵痛,但成都所连年原浆抽检均100%合格,令陈敏章在全国血制品工作会上击节赞叹:向成都所学习,到成都所取经。(马彬,2002)与此同时,一批被筛掉的不合格献血员却流窜到未开展HIV检测的地方(如内蒙)跨省卖血。(张连仲,1997)

6)    分水岭或回潮,时间是1999-2006年。“分水岭”指的是98年10月《献血法》的颁布,但“回流”绵延不断即使专项整治也未能“斩草除根”。

2.5手采

手采分准备、采血、离心、分浆和还输五步,多用“双程采浆法”(两次各采血400 ml,经低温离心分浆后,再分别将血细胞还输)。(姜其河,1995)且看一个早期“标准程序”:

1)浆员选择:标准同全血者,符合卫生部批准《单采浆术操作规程》(全国单采浆术经验交流会秘书组,1987)和美国血库协会《输血技术手册》(肖星甫,1985)的规定。

2)器具准备:在采血室打开多联袋外包装,逐一检查其和盐水袋澄明度,用3%碘酒和70%酒精常规消毒二者接口处,用输血器将其连成一个整体。采血前,用生理盐水排除管道内空气,并充盈至输血器滤网2/3为宜。然后,将盐水袋挂在血液回输挤压器的支架上,采血袋放在电子秤的摇袋机上,电子秤归零。

3)双程采血、离心、分浆与回输:供浆者平卧床上,作第二次肘部皮肤消毒(首次在洗手后),静脉穿剌采第一程血,至400ml(422g)时停采,剪下血袋送去离心。停采期间滴输生理盐水以保持静脉通畅,避免针腔凝固。离心毕,将血袋轻放入分浆挤压器,随之慢慢合拢,220±20 ml血浆流至血浆袋,剩余红细胞血比积通常≥70%,需向血袋灌输80±30 ml生理盐水以降低粘度、克服回输阻力以提高回输速度。回输前,核对姓名、血型、采浆号,用系在血袋上的钥匙开床上的锁,确保系本人血袋无误,回输毕即作第二程单采。

4)质检:按制备冻干血浆质量要求逐袋灯检,如发现纤维蛋白析出(丝网状悬浮物)、溶血(颜色红或微红)、脂血(混浊或脂粒)即不合格。合格标准为:血浆清晰、淡黄、透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细菌培养阴性。(汪学纯,1989)

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中原私营血站的“采浆程序”为:

采血前不检查,血液收集到血袋后用止血钳夹住进血管(当时只有一条进血管),每次凑足10人份后离心,然后剪断进血管放出血浆到一个公共血浆袋,剩余红血球加生理盐水稀释后回输,离心期间供血员保持静脉通畅。有些经营者规定400ml血袋中收集450-500ml全血,然后通过进血管放出50-100ml同型血到公共血袋后才离心(否则血袋会破裂)。在采血过程中,剪刀、止血钳不消毒反复使用,离心机不消毒连续离心,血袋采、放血均经过一条根进血管,血放至一个公共血袋,这都是私营血站独特的采血方式。94-97年个体血站在极其简陋条件下(如村民家中和田埂上)采浆。(程华,20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