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原本已被铲除的梅毒,现又孳生,蔓延全国。目前已呈现出1964年我国基本消灭梅毒以来最严重的流行:去年一年即报告梅毒病例174506例,其中先天梅毒婴儿5999名。报告发病数跃居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种的第四位,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结核、乙肝、痢疾。今年一季度,梅毒发病人数竟又超过了痢疾,名列第三。让我们一同关注——
梅毒悄然成大害
郑灵巧 刘慧
4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相传起源于美洲,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传至欧洲,16世纪初传到亚洲。1504年我国广州发现首例梅毒,当时名为“广疮”,后传遍全国,流行了漫长的岁月。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严厉禁娼与免费查治梅毒并举,大搞群防群治,快速实现了梅毒基本消灭。而今,梅毒再度猖獗,其毒力有没有改变呢?
张国成说,梅毒还是当年的梅毒,致病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今昔梅毒防控一大不同是,过去传染源在明处,现在在暗处。建国初期,政府一声令下,所有妓院被封,所有妓女集中治疗,梅毒传播迅速得以遏制。如今,卖淫者均为暗娼,活动隐蔽,常年“扫黄”,难以奏效。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梅毒早已染入了处在性病传播源头的卖淫人群中,并以嫖客为桥梁,打开了传入万户千家的通道。
来自对卖淫女梅毒感染的监测显示,2000年昆明监测点卖淫女梅毒感染率为9.5%,2002年成都监测点感染率为18.6%,2003年海口监测点感染率为20.88%。中国CDC性病控制中心最近在海南、广东梅毒控制项目试点调查发现,“路边店”、出租屋的暗娼梅毒感染率高
达30%以上。同一监测点的持续观测发现,卖淫女梅毒感染率增长迅速。南宁市性病监测点卖淫女梅毒感染率1993年为2.49%,1997年升至8.28%,2000年升至14.43%,2002年升至19.38%。
在性伴侣更换频繁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中,梅毒也呈现了较高的感染率。来自对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的调查发现,多个地区的梅毒感染率达10.61%~18.7%,并多数为隐性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朱效科主任医师,天津市性传播疾病控制中心主任、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从事性病临床诊治与群体防治数十年,接触过许多梅毒病人。在他接诊的病人中,不少人并非涉足商业性行为,而是在与恋爱对象的婚前性行为或婚外情中被感染。
朱效科指出,防控梅毒,不可以忽略其流行蔓延的社会大背景。一个时期以来,梅毒流行因素大量增加。随着人们性观念的改变,恋爱对象婚前性行为在增多,“婚外恋”、“一夜情”、“双性恋”、“同性恋”人群基数在上升,而且安全性行为知识不足,必要防护措施缺乏。而梅毒传染源一旦进入这些群体,传播就不可避免。事实上,目前我国梅毒的传播已经严重威胁无数个家庭。婚恋对象间的传播,夫妻间的传播,使许许多多普通人在毫无防备之下染病。
来自对普通人群梅毒感染的监测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婚检人群梅毒感染率在0.31%~1.43%,平均为0.66%;孕妇人群梅毒感染率在0.2%~1.2%,平均在0.6%左右。1999年福州性病监测点婚检人群梅毒感染率达2.05%,2000年深圳孕妇梅毒感染率为2.12%。
北京协和医院近年进行了一项梅毒夫妻发病调查。调查选择来该院首诊为梅毒的100位已婚患者,对其夫妻的另一方展开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有65名配偶染有梅毒。在这65对同患梅毒的夫妻中,双方都否认有婚外性接触的只有4对。
前一篇:梅毒悄然成大害(三)
后一篇:卖血的灾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