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20  支架滥用为何屡教不改

(2014-07-01 11:37:31)

又是一条过度医疗的消息:内蒙的一位患者,因为冠心病接受心脏支架置入治疗,不想医生一气给置入了9个心脏支架,患者为此承担了15万元的相关费用,但巨额的花费之后,患者的病情并未见好转(《新京报》 630日)。

事情本身十分恶劣,但面对此事,人们除了愤怒之外,更多的似乎是一种见怪不怪的情绪。谁都知道这是一种过度医疗的行为,但即便真相就在这里,却也没有任何制度或措施能够对相关的责任人造成必要的惩戒。

我国的心脏支架置入治疗非常不规范,对此现状,不但不谙医理的广大患者有此感受,许多医务工作者也对此颇多诟病。例如知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就多次公开批评我国的心脏支架滥用问题,指出有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至少38%的支架属于可放可不放;心脏支架的滥用已经成为心血管病人最大的隐患等。

问题很严重,可为什么能坚挺的存在呢?

这首先源于,我们国家对心脏支架的管理还缺乏一些细化的,可操作的措施。尽管,心脏支架的置入一次不宜超过4个,早已是国际上的共识,但我们国家的管理制度中却没有对支架的置入数量做出必要的考核。当然,人有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治疗都保持一致,但是超过4个心脏支架,不论从经济上,还是对患者的损害方面,对比心脏搭桥手术,都已经失去了优势。不对支架的数目进行把控,这不能不说是管理上的一个缺憾。

其次,支架背后存在高额的利润。一个支架的成本是多少,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可能结果不尽相同,但一个支架至少能给医院或科室带来上千元的利润,确是不争的事实。如此高额的利润。有利益就会有动力,不论在哪个领域,这样的规律都存在。

其三,内外科之间存在的业务壁垒。我们知道,医生有内外科之分,一般外科医生做手术,内科医生用药物。而新兴的支架置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在我国多由内科医生实施。而心脏病人就诊,大多是选择内科,这在治疗上给了内科医生更多的话语权。而外科的搭桥手术等治疗手段的信息,难以有效的传递给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患者盲目推崇支架而拒绝外科手术的状况。

常言说,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支架泛滥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但时间没有带来丝毫的改善,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出台更为严格的心脏置入治疗管理方法,对于支架置入量居高不下医生,进行必要的问责,组织专家团队相关的病历进行细致的讨论,如果当事医生不能通过专家组的咨询,则停止该医生心脏支架置入治疗的相关权限一段时间,以儆效尤。于此同时,对于心脏支架的定价机制进行重新梳理,减少其背后不合理的利润空间,让心脏支架不再那么特殊,减少利益带来的不合理冲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