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力黑手为何在学校再次上演?

(2012-12-25 16:53:18)
标签:

杂谈

 

一名“平时挺正常的,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的普通人,却选择了罪恶。在 1224日中午,驾驶一辆黑色轿车,冲到一家中学门口,在放学回家的孩子中间横冲直撞,导致23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较重(《京华时报》1225日)。

光天化日之下,这样的恶行实在令人发指。是什么让这名男子把罪恶的目标指向了无辜的孩子呢?答案虽不明了,但一个相关信息却给了人们重要的提醒,该男子的女儿在3年前被害,他对案件的判罚不满,曾多次上访。

不难看出,这名男子曾经是名受害者。女儿受害的现实,让他的心理不可避免的留下阴影,随后的相关判罚又和他的心理预判有区别,而后多次上访,显然也没有给他带来必要的安慰,他的内心必然充满了无助和怨恨。这个仇恨即便不是导致其做出极端行为的唯一原因,也一定是重要原因。

在这里,我们姑且抛开他女儿被害案件的前因后果,也不深究相关的判罚是否真的不尽合理,但我们似乎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人遭遇重大的人生悲剧的时候,在他的心理充满了苦闷的时候,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的悲哀找到依靠?

假如这名男子在遭遇不幸以后,除了法律的判罚,能够得到一些其他的关怀,能够在苦闷的时候,有一个说说心里话的地方,也许他的内心就不会在一个充满不满的愤怒中纠结下去。

“心结”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最难以解开的疙瘩,同时,“心结”又是一个人能否健康生活必须面临的问题,打开了“心结”可能会让一个厌世的人找到生命的快乐,长期被“心结”纠缠,很可能会让一个本可以快乐的心灵被晦暗填充。而一个人的心灵一旦被晦暗填塞,他是理智就很可能丧失,在这个时候,稚嫩的学生就很容易成为他们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

相比起来,西方人在苦闷的时候,可以选择去教堂忏悔,到心理诊所接受心理治疗,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在遭遇不幸和不公以后,只能自我调理,一旦不能调理过来,就可能向极端发展,这其实是我们国家近来许多恶性事件的重要根源,从这方面看,让平民的悲哀找到依靠的地方,实在是建设“和谐”社会及其重要的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