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据新华社报道,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卫生部门将加强急诊科建设与管理,增加床位数量,完善设备设施,提高医疗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
病人罹患急病,本已十分不幸了,到了医院还要被重复推诿,无疑就是雪上加霜了。然而,这样的悲剧却真真实实地发生了,而且还绝非个案,在此情况下,提出加强急诊建设,提高急诊的医疗水平,的确是当今医疗建设中的一个“急诊”。
然而,增加床位数量,完善设备设施固然十分重要。可是,如果没有相应数量的急诊医生投身其中,其结果必然是床位再多也枉然,急症病人的医疗状况依然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医生是医疗质量的核心,没有质量过硬的医生,就不会有质量过硬的医疗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令人遗憾的却是,在我国急救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的背后,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恰恰是急诊医生的极度匮乏。
一个颇为真实的例子就是,打开各个医院关于急诊的招聘要求,其门槛往往是诸多医疗专业中最低的。
医生们不愿意从事急救的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如下几点:
其一,急诊面临的病人非常杂乱。几乎涵盖医疗中的各个主要专业,致使医生不容易形成专业特长,“上进心”强的医生经常不屑于从事急诊工作。
其二,急诊工作非常辛苦。医生本身就是一个苦差事,急诊医生在医生中尤其辛苦,作为医生的“前哨战”,随时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情况,随时可能要开始一轮既费脑力又费体力的急救工作,很多人坦言,值一次急诊班,如同扒一层皮。这导致很多医生不愿意干急诊工作。
其三,急诊还充满许多危险因素。由于病情比较急迫,急诊患者的家属比一般患者家属更容易着急,其情绪也更难以把握,出现医疗纠纷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其他医疗场所,这也导致一部分医生不敢干急诊工作。
相比于医院的急诊医生,急救车上的急诊医生可能更为辛苦,他们不但拥有所有急诊医生的种种苦衷,还要如同出租车司机一样,每天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由于没有医院为依托,辛苦之余还多一份孤独。
因此,当今天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急诊设施如此不堪,急诊力量如此薄弱的时候。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问题,而是多年痼疾在沉积许久后的一次必然爆发。在此情形下,扩大我们的急救规模固然十分重要,但如何静下心来看看我们国家急诊的真实情况,仔细体味一下急诊医生的生活状况,可能比扩大床位,提高规模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