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签字治理红包,太小儿科的做法!  前天给新京报的投稿。

(2012-08-06 14:27:16)
标签:

健康

据悉,卫生部于近日发布了《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患者入院时要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据 82《新京报》)。

看见这个意见,笔者的心情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如此方法,还有必要拿来征求意见吗?

为什么会有“红包”?是因为医生心中没有拒收“红包”这种概念,还是没有签字这样的契约进行震慑?显然都不是。“红包”的存在和当事医生的道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为重要的推动力恐怕还是在于,优质医疗服务的稀缺以及“红包”的收送总是在比较秘密的环境下发生,导致监管的取证难度大。

从中不难看出,“红包”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优质服务资源的不足,如果人们能够比较容易得到放心的医疗服务,谁还有多少心情去为医生送去“红包”而增加自己的就医成本呢?

导致优质医疗服务差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其一为目前的医疗资源整体匮乏,这和我们国家医疗投入的比例不高,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数不多有关。其二,我们国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很多基层医疗机构闲置,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其三,医疗的监管机制不完善,不能保证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整体规范,一些低质量的医疗行为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送“红包”的行为,提高医生对患者的关注度,从而在局部提高其医疗水平,就成为部分患者寻找优质医疗服务的有效途径。

因此,要杜绝会减少“红包”现象,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强医疗投入,同时完善医疗监管,对医生的医疗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让医生“不敢”草率行事,保证医生不因自己的好恶而影响医疗行为,换句话说,让不送红包的患者也可以得到合理的治疗,红包现象自然就会逐渐减少。

如果用一句医疗用语评判,让患者在住院时和医生互签不送和不收“红包”协议的方法,完全是在乱开处方,方法完全不对症不说,通过互签协议或者保证书的方法来防范腐败的方法,早就被很多铁的事例证明是无效的。因为这样的协议本身不具备任何约束力,难道我们的法律或者医院的规章制度还要加一条,签了协议的医生收取“红包”要“罪加一等”?假如签约也能治理“红包”,那么,以后警察局的工作就好做了,让所有的人都签一纸保证不杀人,保证不犯罪的协议,我们的社会就天下太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