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医申正议
医申正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22
  • 关注人气:7,5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护古迹,也要善待现在(发表于<新京报>)

(2006-10-20 13:29:54)
分类: 一般民生

现在,保护古代遗迹的意识,正在北京得到恢复,保护这个故居或者那个宅院的消息,经常会出现在各个的媒体之中。比如,最近我就有看到了对段棋瑞执政府保护的消息。

 

这样的消息,整体是让人感到高兴的,保护古迹意味着保护历史,那些承载着历史文脉的古迹,是我们不能割舍的过去,我们必须要善待她们!不过在善待她们的同时,一个很现实是问题也浮出了水面--在善待历史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一样该善待现在,因为现在的一切,在将来都可能成为古迹。

 

我现在住的房子,是86年建成的砖楼,不到20年的房龄本不算太大,可是从外面看她,怎么都会给人一种老旧的感觉--墙面斑驳灰脏,楼道设施残缺,加之混乱的私人建筑依墙而建,和周围新起的时尚建筑相比,让人觉得到了贫民窟。可是只要把时间稍微倒推20年,象这样的红砖楼可是主流建筑呀,那时能住上这样的楼房,可是挺让人羡慕的。怎么就短短20年,这样的房屋便感觉要被淘汰了呢?社会进步是应该的,可一个房屋的使用年限应该在50年以上,20年就沦落到不忍睹的地步,太短促了些吧!

 

去过欧洲的朋友,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欧洲城市,并没有多少新建筑,许多房子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但这些建筑并不让人感觉老旧,反倒显得很有历史的厚重感。为什么人家的住宅就那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呢?我的一位在德国生活了多年的朋友告诉我说,在欧洲,对住宅保护是很严格的,隔一定时间,房主必须配合市政部门,对房屋进行整体的修缮和维护,因此,这里的建筑,不管体验了多少沧桑,也不会老旧。

 

联想我们国家,楼房修好了,市政部门就不再过问了,于是在风吹雨打的作用下,鲜亮不了多久,很快就进入了旧房子的概念。于是,我们不停的建设新楼,但感觉我们总有很多建筑跟不上时代,我们需要改造的地方太多。这是不是可以归纳为建筑上的狗熊掰玉米?人们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今天的罗马完全是依靠各个历史时期,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各个时期的建筑,在这里都有清晰的痕迹,罗马能有今天,应该感谢过去的罗马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完整的痕迹。这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保护好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东西,那么,也就是给后人保留了历史。

 

因此,我觉得,今天我们保护过去的遗迹,更多是对过去还债,应该做好,但我们还应该照看好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四合院代表了过去的居住文化,那些简单的砖楼何尝不是代表了改革之初,我们的居住文化呢?--保护好我们正在使用的建筑,其实,也是给后人留下了今天的脉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