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而学有余力的孩子该不该跳级?
(2011-11-25 08:53:58)
标签:
少儿聪明天才跳级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 |
@情景回放
小鹏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从小就爱读书看报,什么都爱学,6岁就开始看《三国演义》了,对科普读物也特别感兴趣。上小学后,小鹏在班里一直当班长,学习成绩也根本不用家长操心,一直遥遥领先。
三年级下学期,小鹏的父母考虑孩子学得太轻松了,干脆让孩子跳了一级。在新的班级里,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小鹏感到有些茫然,一时也很难融进新的班级。由于需要补一年的课程,小鹏看课外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体力也有些跟不上。成绩虽然勉强进入前十名,但小鹏的学习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得心应手了,小鹏的自信心也受到了影响。看到调皮、快乐的儿子几乎变成了一个"闷葫芦",家长对孩子的跳级有些后悔了。
@关键点分析
孩子是人,不是学习机器。既然是人就应该享受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童年、童真、童趣,就应该经历这个年龄段应该经历的一些挫折和磨炼。如果让孩子跳过这些经历,虽然学习成绩可能是优秀的,但是因为缺少了太多更重要的东西,反而会使孩子后劲不足。
20世纪90年代各个大学办的少年班现在纷纷停办,并不是因为这些少年班的孩子学习不好,而是这些孩子最后的发展普遍不尽如人意,这正是因为他们缺失了普通孩子那样的童年经历。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身体不协调的因素,一味地"拔苗助长",导致这些孩子被一路拖着走,一直拖到大学。
并不是说孩子不可以跳级,而是跳级后很少有孩子不受影响。第一,孩子年龄小,自我调节能力差,既要自学新课程,又要适应新的班级生活,太难为孩子了。第二,孩子跳级后,知识明显有断层,成绩只是表面现象,知识的断层是很难弥补的,说不定在孩子成长的某些方面就会表现出来。第三,由于孩子年龄小一岁,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力难免跟不上,这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孩子突然由原来的"鸡头"变成了"凤尾",原来的优势都没有了,孩子会很失落,心理上也很难适应,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甚至导致厌学。
科学实验做错一次,可以再来第二次;教育孩子的大错一旦铸成,损失也许永远无法弥补。所以,对孩子是否跳级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慎而又慎,不可盲从。毕竟,"天才"、"神童"是极少数,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家长要认清这个现实,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助长"但不要"拔苗"。
@关键帮助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教育理当顺应孩子身心、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顺其自然
让孩子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人生道路吧,不要再重蹈"拔苗助长"的覆辙了。不要让孩子承载家长过高的期望,否则孩子会很累,身心疲惫,幸福指数会大打折扣的。
◎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
如果孩子的学习很轻松,家长也不要再给孩子加码了。要让孩子多玩,多和小伙伴们做游戏,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报个课外兴趣班,让孩子学学琴棋书画,练练球类技艺,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巩固孩子的自信心。
◎增加课外阅读
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增加课外阅读,让孩子多接触正式教材以外的知识,如看看发明家、探险家的传记,读读文学名著,学学自然科学知识,练练小手工制作,玩玩智力游戏等。这样既不用跳级,又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是否让孩子跳级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智商高、身体好、情商高,让孩子跳级也未尝不可。
本文选自《培养最具潜力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