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特稿:《中国英才家庭造》(二)
(2008-12-04 17:53:21)
标签:
中国教育报中国英才家庭造王金战杂谈 |
好成绩从外围突破
记者:最近天津等一些城市已开始取消特长生加分,这个消息似乎并没有让父母们松口气,反而是更紧张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王金战:要想让孩子更有竞争力,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第一是习惯养成,第二是思维开发,第三是前程设计。到了中学,就是要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张扬的个性、与人为善的交往能力和明确的责任意识。
很多家长埋怨:“我的孩子不学习,光看课外书。”
我就问:“你认为什么是学习呢?”
“做作业,把课本背得烂熟的。”
“那你孩子都读什么书?”
“又是什么《葫芦娃》呀,又是什么《水浒传》呀,那玩意儿能提高成绩吗?”
著名学者胡适曾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我们的孩子想看这些书,绝对是在扩充他们的知识面。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读课外书能让孩子的将来充满后劲,怎么能一概视为不学习?
解决一个问题,是从一个点着手容易,还是解决一个面容易?从一般的道理来讲,似乎是解决一个点容易。但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恰好相反。你解决这个点比较难,解决这个面反而更容易。面的问题解决了,点就不攻自破了。
家长越是为了孩子的升学,千方百计盯着他的分数,学习成绩越上不去,还容易形成孩子孤癖的性格。把单纯追求学习成绩这件事放一放,从外围开始突破,抓孩子的综合素质,情况倒有转机,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育就是这么神奇,最怕功利性的追求。
跳蚤的跳跃高度可以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左右,堪称动物界的跳高冠军。然而,把杯子底朝上地扣在跳蚤上,一段时间后,即使没有杯子的阻挡,屡屡碰壁后的跳蚤再也跳不高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天天读课本,重复做题,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我设限”,培养出来的孩子越往后越没有竞争力。这是我当教师、做家长这么多年的经验。为什么还有家长硬逼孩子大量做作业?因为他过分关注孩子某一次在班里的排名、总分。数学满分100分,这次孩子考了90分,坏了,数学出状况了。家长于是拼命让孩子把课本上的这些题,做来做去。结果孩子的智商、思维永远也达不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变得越来越平庸。为了10分的差距,逼着孩子成天把那些中低档次的内容倒来倒去,这不是扼杀青少年思维的天性吗?
诱惑始于空虚
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游戏和上网,对此您有什么好建议?
王金战:现代人有三种依赖症。第一,电脑依赖症;第二,电视依赖症;第三,手机依赖症。现在的中小学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三大依赖症横行的时代。在这种环境下,拒绝诱惑很难,而只要能耐得住寂寞,克制了杂念,孩子就会迅速地拉开与同龄人的差距,更容易进步,甚至领先。
当然,只有孩子感觉到学习让他更充实,更快乐时,诱惑才能离他而去。如果孩子认为学习特别烦、痛苦不堪,诱惑就会像魔鬼一样,不期而至。
就说上网,很多学生沉溺在网吧里出不来,这些学生肯定是前期有厌学情绪,才到网上寻找刺激,发泄过剩精力的。久而久之,虚拟的世界让他忘记了一切。在这里,他可以暴力横行,可以无所顾忌,发泄内心的郁闷,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时间长了,孩子就迷上了这个地方---没有老师,没有父母,没有限制,没有唠叨。要想把孩子从网吧里拯救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开发他的学习兴趣,从无到有,从淡薄到浓厚,让他感到其实学习也挺好玩。这时,千万别再给孩子制订目标、安排任务,要给他时间,让他体会学习带来的被尊重、被夸奖的快乐。你以为孩子成天坐在电脑跟前玩游戏,内心就不痛苦、就没有挣扎吗?其实,青少年都有向上向善的一面,很少有人愿意过那种堕落颓废的日子。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空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我们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不能穷教育,是说我们在教育问题上要舍得投资。但是,不能富孩子,是因为孩子的学习环境应当处在一个适度清贫的状态。给孩子创造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他们才能安安心心地学习。
采访后记
我和王金战老师的熟悉是源于《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在中国教育报当记者20多年,阅读过很多教育作品,接触过很多教育专家,还没有哪一本书像《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样令我心动。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关键中肯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都让我颇感兴趣!
在以后不断的接触中,在访问量突破300万的王金战自己的博客上,在王金战负责的国家级家庭教育课题研究中,我发现王金战对如何当父母、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着一针见血的研究。果然,王金战最近又推出了他的新作《中国英才家庭造》。
在书中,王金战对那些不注意孩子身心变化,仍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教育中学生的做法进行了明晰辩驳,对那些颇为看重自己家长身份、总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进行了严肃批评;对如何激起孩子追求知识、探求科学的方法作了悉心介绍;对怎样保护孩子持续不断的进取心作了详细指点。怎样对孩子的人生进行提前规划?怎样和孩子交朋友?
怎样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进行素质教育?怎样在高考前冲刺?对于这些问题,书中都给出了从原则到细节的指点。
像王金战那样当老师、做家长的不多---在高考前夕,他能够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写3封信,鼓励他们以最佳状态做好高考的最后冲刺;他能够为了给自己孩子鼓劲儿,在女儿走出高考考场时该说什么样的话,都会提前准备。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好孩子必须学会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掌握住规律,不要让孩子毁在自己手上。
(《中国英才家庭造》,王金战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4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