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条条大路通北大

(2008-10-29 15:55:07)
标签:

北大清华

特长生

设计发展路线

    前些日子,我的一个老乡领着他已经上高二的儿子来找我,一见面就谈到了高考。

    我说:“北京大学2008年高考一共录取了2675个考生,其中保送的有573个,自主招生的有658个,再加上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等等,北京大学有50%以上的学生走了特殊的招生系列,完全凭考分录取的学生还不到50%,这是国家高考的一个新动向。北京大学是这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也都是这样的,而且这个政策的执行力度会越来越大。”

这个老乡一听,特别吃惊:“怪不得。我们感觉这两年,考清华、北大这些名牌大学越来越难。”

    于是,他问我:“王老师,什么叫自主招生?”这个老乡还是国家的高级公务员。

    我说:“孩子都上高二了,你连这些都不知道呀!”

    他摇摇头:“不知道。哪些学校有自主招生的资格?自主招生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我说:“你会上网吗?”

    “会呀。”

    “那你就上网,一输入‘自主招生’这四个字,就会有一大片信息出来。你就知道自己的孩子符合哪方面的条件,该怎么提前做准备了。”

    这个老乡回去以后,给我发了一封很长的信,说在网上一搜,所有的事都明白了。有些学校自主招生要求竞赛二等奖就行,他觉得自己孩子根据这条政策,进入名牌大学,比较有希望。

    资源对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是平等的,就看谁是有心人。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详细地查看每一个学生的档案和成长背景,给每个学生设计一条适合他发展的路子。最后我的那些学生,单纯的高考分数不一定最高,但是他们上的那些学校,往往都是最好的。你说为什么?就因为有一个提前设计。

    孩子天天叫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他哪能顾得上自我设计?所以,我们的老师、家长就应该帮助学生设计发展路线。但是很多大人压根不懂这些,也不愿意去学习。往往等到孩子考完大学,家长便成了专家。遗憾的是,孩子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已经被耽误,这样的专家还有什么用?

    早在19世纪末,有一对夫妇养育了六个儿女,他们有三条教子原则:一是不计毁誉,务必占先;二是男女都一样;三是和孩子们做朋友。

    这对夫妇在大女儿13岁时,让她孤身赴美求学。1908年,又把二女儿和三女儿一同送到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校。当时小女儿年仅11岁,被学校注册为特别生。这三个幸运的女孩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如雷贯耳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正是父亲宋嘉树设计了她们光彩照人的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