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内部关系没有理顺,教育外部大环境又发生着巨变:
独生子女时代,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更不敢出次品或危险品,因此格外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心急要求高,往往会出现更多问题,面对这个世界级的教育难题,家长怎么办?
当今社会,衡量成功人士的标准变化了,关键看你能不能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个人事业红红火火,自己孩子一塌糊涂,谁愿意做这样的成功人士?
互联网时代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孩子们的求知视野,但也让很多孩子沦为这个工具的奴隶,深陷网络不能自拔。让孩子顶住诱惑,学业出类拔萃,谈何容易?
一个成功的孩子,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一个健康孩子的重要标志就是心理健康,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患有心理疾病,这对于一个民族是危险的。让孩子既成才又成人,身心俱健,家长何去何从?
大学生的就业率不到40%,家长辛苦半生,孩子苦读16年,毕业后却加入了失业大军,如何避免这种窘境?
基于以上体会,我认真思索,最后归结起来,家长们的主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如下两点:
第一点,家长是孩子前程的设计师。
孩子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是成长,是前程,孩子也许有心,但是被过量的学习任务所压,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经验去考虑自己前程的设计之事。但中小学阶段的前程设计又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重要的任务谁来完成?只有靠家长!所以家长的第一个角色应该是孩子前程的设计师。
有心的家长会从方方面面来设计孩子的前程,其中之一就是艺术特长生。我第一次接触艺术特长生,是在青岛二中当教导主任期间。当时有一个学生,高考离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差了50分,却凭借艺术特长生被清华大学录取。我觉得,这个家长真不简单!我一研究,里面的学问大着呢!第二年开始,我从青岛二中300多个毕业生中间,挑出108个艺术特长生,结果有60多个孩子被选中,占整个山东省艺术特长的1/3,而他们最后全部上了重点大学。事实上,被媒体津津乐道的“全国高考第一班”里:37个北大清华,10个剑桥、哈佛,这些孩子单纯的高考分不一定是最高的,正是我和各位家长提前给孩子们设计了个性化的成才之路,才使得他们进入了最好的学校。
第二点,家长是孩子心灵的导师。
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社会环境复杂,孩子的心理诉求普遍被忽视;学生各自为政,同学交流有限,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孩子的苦闷往往找不到出口;因此,家长必须做起孩子的心灵导师。否则,孩子的心理问题会越积越重,到最后形成心理疾病,再想好好学习,就很困难了。所以,家长甚至得充当孩子倾倒心灵垃圾的回收站。
有些家长跟我表态:“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也去学数学,帮孩子补习功课。”但这不是家长做的事,而且这个事,家长也做不了。这是典型的角色错位。我常说:女儿读高中前,我是个不及格的爸爸;女儿上高中后,我又是一个可以打满分的爸爸。为什么?就是从孩子泪痕斑斑的日记里,从孩子欲说还休的眼神里,我痛苦地反思:一个父亲的角色到底该如何定位?那就是和孩子交朋友,帮助孩子把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及时引导出来、排解出去,同时不断激励他们挖掘潜能、挑战自我,一个快乐、自信的孩子自发地就能成长为英才。在我的前程规划和心灵引导下,女儿提前半年就被北大、清华、人大同时录取,最后又以645的高分,毫无悬念地进入北大。
话说回来,什么是英才?
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是英才吗?
只有进入一流企业才是英才吗?
当然不是。
只要一个孩子目标明确,心态阳光,学习上有执行力,工作中能独当一面,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英才。然而,一个具备如此素质的人,还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