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书稿: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第一章(连载二)

标签:
育儿教育文化 |
分类: 子女教育 |
第一章
一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如果不承认这一点,那么所有教育孩子的研究和努力岂不都成了徒劳?可是,有一些父母仍不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认为“树大自然直”、“船到桥头自然直”。
“树大自然直”,说的是树,不是人,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何况,我们看到一些小树,因为地基不牢或者受到石块、墙体的阻碍,结果长歪了,扭曲了,即使长成大树,也仍然是扭曲的样子,无法成材。
树有三性,向水性、向阳性、向上性。没有水,没有光,任何树木都会枯死,如果树木有了合适的光照和水份,就会长得更高更大。教育的作用,就是给孩子合适的教养,促进孩子长大成人。
“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说法来比喻养育孩子也很不适当。桥头是桥洞,要想顺利通过桥洞,就得把船顺直了。船之所以直了,并不是水力的作用,也不是船自然而然地顺直了,而是有船夫的操作。“船到桥头自然直”,只看到了船直,没看到船直的原因。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就感叹:“没看他父母怎么费力,怎么这孩子长得这么好呢?”这样的父母犯了跟“船到桥头自然直”一样的思维错误,只看到了别人孩子的好,没看到别人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下的力气。
【为何状元父母不费力?】
【2014年,我市名气最大的高中----邢台一中高考文理科状元公布,奚新杰和刘逢源。记者采访两人,巧合的是,两人父母都表示,父母对二人的指导和管理并不多,因为工作忙,甚至常不回家,更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引导。
父母的管理不多,孩子却在高考中考出了文理状元,这个例子是否可以做为“孩子可以不管”的例证呢?回答是否定的。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多项因素有关,家庭环境,家长引导,同学竞争,老师鼓励,社会影响等综合因素同时起作用。也许两位高考状元的父母确实管的不多,但他们的家庭环境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他们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也会形成强化,他们自身个性也有很大的决定性。在其他多种因素不可控或难控制的情况下,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环境的改良,都可以对孩子形成积极的正性影响,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
的确有一些孩子比较让父母省心,但只要仔细考察和了解就会发现,这样的家庭往往有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父母不用太费力,这样的环境感染和熏陶了孩子。比如一些家庭,遵纪守法、知书达理,这样的气氛无形中感染和影响了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孩子通过父母身教和家庭氛围就已经学到了。
其实,也有一些被夸省心的孩子,其父母反映,孩子的成长也很费心的。这种情况说明了,有些情况,我们通常只看到的是表面现象,而没能深入了解情况。因此,不能只看表现现象来做结论。总之,“船到桥头自然直”就是只看到表面,没看到本质,用这样的俗语观念来对待孩子,更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成长,就象庄稼的成长,种庄稼的是农民,教养孩子的是父母。如果庄稼没长好,我们是不能一味责怪庄稼,要反思种庄稼的过程是否出现疏漏,该管理的没管理,或者管错了,都容易出现问题。那么,孩子出了问题,也不能一味责怪孩子,要反思教育引导过程出现了什么问题。“子不教,父之过”,不教是过,教错了,也是过。
我们看到烧制的瓷器很精美,都会赞不绝口。可是,当瓷器出了毛病,我们会责怪瓷器吗?当然不会,我们会反思在制作瓷器的过程中,操作上出现了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找到症结,查漏补缺,防微杜渐,才能制作出合格的瓷器。这样的道理,与教育引导孩子如出一辙。
工厂里工人加工机器零部件,产品质量分等级,有优质品,有合格品,还有不合格品。不合格的,或者成了报废品,我们能一味责怪这个报废的零件吗?当然不能,我们要追溯生产这个零件的工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症结,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再出问题。
二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这首先是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孩子的成长是整体的全面成长,不仅是生理上的成长,还有心理的成长。生理的成长,要有足够的营养、运动和休息,心理的成长也需要足够的营养,这些营养便是关爱、教育和引导。
心理成长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认知、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还包括个性、意志、情绪、习惯等性情因素。这两方面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智商和情商。
大量的社会知识也需要孩子们去学习,很难想像人们会把一个缺乏社会知识的孩子称为好孩子,相反,知识渊博,能说会道的孩子才会大受欢迎。这些社会知识不是个人炫耀的谈资,而是一个人能较好生活的必须。诸如交通常识、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等,这些社会性知识,都要依赖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只有适时地教给孩子,他们才能尽快掌握,更好地生活。
有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令父母担忧,做事拖拉、作业磨蹭、丢三落四、粗心大意等等,不但影响学习成绩,也影响生活。这些情况发生在孩子身上,看似孩子的问题,实则并非独立,而是与父母的教育引导有很大关系,是孩子的问题,也是父母教育管理不当的问题,更是孩子与父母之间互动的结果。因此,要解决孩子的此类问题,父母们要反思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即使完全是孩子自身产生的问题,也仍然需要父母们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措施去对待。这样看来,无论是父母的教育管理问题,还是孩子独立产生的问题,解决起来,都要从父母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入手来谈起、做起。
有父母说,孩子学习不好,没兴趣,没动力,这也是我们家长的错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反问,让一个孩子学习好,对学习有兴趣,有动力的方法,这位家长掌握吗?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要培养的,要遵循培养的规律和方法,如果父母们不去学习这些方法,单靠散养或者朴素的认识和方法去教育孩子,肯定会有疏漏或不适当的地方。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就缺乏动力,成绩自然不会太好。
也有人指出,管得过多也会导致孩子出现许多问题。这样的观点,非常正确,但这个问题只是对“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补充,而不是反驳。也就是说,孩子要管,既不能不管,也不能管的过度。管理孩子与教育引导孩子,其内涵是一致的。教育引导孩子,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方法,正确使用这些方法,按规律办事,既不能管理缺失,也不能管理过多,要做到“刚刚好”。这是教育引导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在后续章节详细介绍。(待续,每天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