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展览生涯和拙见

(2007-07-01 16:44:32)
标签:

中国展览

中展集团

国际展览

展览协会

分类: 展览纵横
从事展览三十余年,目睹了中国展览业的快速成长和巨大变化,愿把自己与中国展览一起成长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下面是2004年前我在新加坡出席一次国际会议时接受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主席鲍博(Bob dallmeyer)采访的一次谈话记录。此文的英文版曾刊登在美国专业展览杂志上。
 

由于中国展览飞速发展,文中所及不少问题已落后于目前的状况,仅作参考,请谅解。

 

鲍博:您是如何踏入展览行业的?

陈:上世纪70年代,我还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主修英语的时候,瑞典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国家展,我在这个展览会上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展览会。从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外贸部工作。当时负责组织中国参加海外展览会的中国贸促会是外贸部的一个重要部门。说实话,我一开始并不太喜欢展览会—太闹了!我在广交会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我不想做生意,于是我要求调到与生意没什么关联的部门工作。我就这样被分配到了中国贸促会的来华展览处。当时,来华展览会是当作外交活动而不是商务活动。70年代,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很多国家在中国举办单国展览会。我负责展览接待的协调工作,负责筹备展览和接待礼宾工作。1978年,我作为项目主要协调人,负责接待了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国际展览会―多国农业机械展览会。那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展览会。

 

鲍博:您何时涉足中国境外的展览会?

陈:1977年,我开始参加海外的展览会。第一次海外之行是到牙买加举办中国贸易展览会。我第一次到美国是1985年。

 

鲍博:据我所知,您曾在美国学习?

陈:那是1986年。我在新泽西的Seton Hall大学主修工商管理,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而且,我有幸在学习期间先后与两家美国人住在一起。

 

鲍博:您目前在中国国际展览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陈:中展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展览集团。我们不仅拥有场地,还组织展览会并提供服务。1985—2001年,我主要负责场馆经营。目前,我负责“品牌展览”(中国最大的知名展览会)。而且,我本人一向喜欢面对新挑战,3年前,由我担负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工作;在展览中心的所有场馆和办公室安装了IT系统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此外我还负责领导集团公司的展品运输和广告业务。

 

鲍博:中展集团现在组织多少展览会?

陈:我们有大约25个定期展览会,机械展览会一般每两年举办一次,消费品展览会每年一次。此外,我们每年还在自己的场地上接待大约100个国际展览会,各行各业都有。

 

鲍博:这些展览会您有合作伙伴吗?

陈:有。我们通常与中国的行业协会以及一些外国公司合作办展。国际机床展览会就是一个例子。机床展与全球所有的机床协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美国机床展(IMTS)的主办单位美国机床协会。此外,中国也给外国展览公司提供了广阔的机会。比如上世纪80 年代初期进入中国的美国E.J.克劳斯公司,就在中国举办了好几个重要的合资展览会。要记住:外国公司不能在中国独自办展,他们必须有一个中国伙伴。

 

鲍博:你们未来的展览会有专门的行业目标吗?

陈:以前我们只做制造业展览会,现在我们正在发展开拓消费品展览会,比如家具、时装、礼品、珠宝,等等。

 

鲍博:您如何看待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展览业?

陈:中国目前是世界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由于中国政府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德国在上海展览场地的投资相当大。对于中展集团来说,我们正在寻求投资者,扩大展馆规模。

 

鲍博:现在有一种担忧,中国的展览基础设施还不足以支撑展览业的快速增长。

陈: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展览馆建设方面。从2002—2004年,全国各城市完成的室内展览面积总和超过100万平方米(1000万平方英尺)。此外,国际活动中中国代表的人数增加,也清楚说明了我们的进步,比如这次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会展业展览。如果在10年前,我可能是这种国际会议上惟一的中国代表。而现在,由于中国展览业的成功发展,许多中国代表来这里参加活动,学习经验,作出他们的贡献。

 

鲍博:您对展览业认证计划有何看法?

陈:我认为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标准和方式。不可能一种方案适应所有情况。中国每年有将近3000个展览会,这些展览会是受市场驱动,各行业逐步发展起来的。展览认证可能会有所帮助。

 

鲍博:现在有种说法,展览中心的建设过多了。

陈:每个对展览业务感兴趣的城市都理所当然想拥有自己的展览场馆。不过并非每个场馆都能赢利,因为开发业务需要时间。然而,中国的市场逐年壮大,而且几乎各方面发展良好。目前,有些城市也将展览馆用于其他类型的活动,包括许多著名的民俗和历史文化活动。

 

鲍博:请您谈谈您在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活动。

陈:我第一次参加UFI年会是1985年,作为中国贸促会的代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随后于1988年成为UFI的第一个中国会员。我在国内为UFI做了很多宣传工作。随着中国展览组织的不断涌现,他们希望自己的展览会得到UFI的认证,这也给UFI带来了巨大的发展。UFI邀请我担任中国区(亚太区)的主席,UFI在香港设立联络办公室协助我的工作。

 

鲍博:您是何时开始参加美国展览组织者的活动的?

陈:1986年我在Seton Hall大学学习时,应邀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IAEM会议。我是会上惟一来自中国的代表。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参加IAEM的会议,并曾几次在IAEM的会议做专题发言。

 

鲍博:最后,请谈谈您对中国展览未来发展的看法。

陈:我认为目前的形势好于以往任何时期。中国的GDP名列世界第七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GDP仍然非常低。我们将继续快速发展,这也是中国的展览业继续发展的巨大动力。过去几年中,我们组织了一些重要的培训课程,非常有效。全国有4家主要的展览业专业杂志,许多报纸设有展览专版,关注展览业的发展。中国人已经认识到,通过参加展览会,可以变得更聪明。

 

注:Bob Dallmeyer已为展览业撰文30多年,曾任美国国际展览业管理协会(IAEM)和贸易展览展商协会(TSEA)主席,以及展览业研究中心(CEIR)主任。感谢Trade Show Executive提供的版权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