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汶川地震1周年9大期刊报道的比较阅读之新知客
(2009-05-12 14:12:26)
标签:
新知客震后心理重建文化 |
分类: 关于新知客 |
原文载于天涯社区传媒江湖
作者:罗贯中西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6/1/110783.shtml
明日又是5•12,地震于民众创巨痛深,于传媒则如学子临考,也是不可不正视的重大题材。传媒面对此题,绕不开,躲不掉,因为大题目要求、逼迫传媒“发言”。
于是在报摊上搜罗了9种以汶川地震一周年作为封面文章的重要刊物,进行了一次粗浅的比较阅读,简析其言论思路,做些个人评价,或有偏颇,望各位批评。
《新知客》
1.封面:8分
2.标题:震后心理进入破灭期——北川1周年 唐山33年地震心理观察
最耐人寻味的一张封面,也是传达主题氛围最为精准的一幅。主画面创意绝佳,缺憾是整体层次有些问题,有点黯淡隐忍,过于低调。
标题一开始觉得有点耸人听闻,翻进去却发现的确是严谨的心理学报道,真够直接的。从标题来看,也是非常“进行时态”的,很像一本新闻杂志,可这是本以科学为旗号的月刊!
两本月刊的封面都比各家周刊的封面更为细致,操作时间充裕应是一个重要原因。
3.占全刊内页篇幅15.6%(20p/128p)
4.主题:震后心理问题很严重
5.结构:
北川的心病(以北川来谈,震后各个群体都有心理问题,现在进入了“破灭期”)
谁是最需要心理支援的人?(是地方干部)
心理援助志愿者的退潮(心理科研部门也面临难题。想起当初轰轰烈烈的心理支援“运动”,来得快,去得也快。还好有坚持的。)
唐山33年震伤启示录(也用了“启示录”这个词,以唐山心理重建为汶川的映照。)
6.内容评价:
调性非常纯粹,很直接的心理问题报道。文章也颇有内容,与以前科普杂志或宣教,或装可爱,或奇幻无边的印象大不相同。看了以后真觉得好多媒体都有心理问题。
http://blog.sina.com.cn/x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