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玻璃窗望出去,已过零时的夜晚就是这个样子。它属于北京中心偏北的某条街道,有开阔感与荒凉感。
傍晚的时候开始下起小雨,空气湿乎乎的,车子拐进使馆区,像行驶在陌生的南方小城。朋友说,这鬼天气,让人脑子疼。
我怀疑夜店这种娱乐形式是由西方古代的社交舞会演化而来,某些会员制夜店的源头则是沙龙。在中国,早期的夜店或许就是青楼。那个年代,高级妓女如同交际花,需要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时间与情感,才思与身份。并不是人尽可夫的。
呵,扯远了。夜店像是全副武装的原始社会,人类依旧需要群居。彼此触碰的瞬间,感到安全。我所认识的男孩,每每不愿离开,哪怕只是站在发出巨大气流的音箱旁边,认真地喝一杯苏打水,也还是执著地等待散场。在真正的原始时代,如此是为了抵御野兽的侵袭,在现代呢,防御内心的溃败吧。
阅读是另一种群居,与大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