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世界上最美的美人,当数海伦。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与之相比,不堪一击。
西施的美,固然看痴了范蠡,迷乱了夫差,可是,范蠡也只是借职务之便,在护送西施去吴的路上,有意延迟,与美人多厮守些时日罢了。面对政治,最终还是要将她拱手夫差,任人为妾,直等到吴灭,才与西施双双归隐,同泛五湖而去。
貂蝉的美,虽也生起了些事端,挑动了些离间,可吕布与董卓,本就是性情酒色之徒,为流氓所吸引,既而争斗,并不能显示出些许美的价值。到了关羽面前,貂蝉的美貌便成了“白骨观”,终于死在他冰冷而无声无情的刀下。
王昭君的美,传说曾看得汉元帝长息而掩涕,但也不过是回宫之后,杀掉画师以泄心头懊恼——诚然,皇帝处死一名画师,是再轻易不过的。不知元帝可否动过将昭君留在身边的念头,或许在他眼中,昭君的美,依旧美不过江山。
杨玉环的美,最没有价值。任凭她如何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如何教玄宗倦起早朝,马嵬坡军心一乱,这个男人竟没有显示出丝毫的勇气与力量,眼看美人魂归荒冢。一代君王,我们断不能妄自评判他的软弱,然而除此之外,似乎就只剩下一个解释,价值的天平……
这些美人,我丝毫不怀疑她们的美丽,甚至是不世出的魅惑,然而,这些美,没有一个能与海伦的美——或者说,是海伦之美所引起的波澜与改变相提并论。
其实,在历史上,特洛伊与希腊究竟是否为了海伦开战,都还是个悬念。只是后人在追述中,一致认为,政治,金钱,通通俗了,只有为了那样一名美人,这仗打得才值,才神圣,才无怨无悔。
那场著名的战争不用再做丝毫赘述了,我想提及的是,第一,海伦并非被掳走,而是“半是抗拒半是顺从”。想来,纵然已是母亲的海伦,面对年轻勇猛又为她神魂颠倒的帕里斯,仍是无力抗拒吧。第二,当流淌了十年的鲜血终于换回那个背叛的女人,当墨涅拉俄斯望着她在自己膝下哭泣,这名真正的君王,忘记了不忠与仇恨,忘记了屈辱与背叛,他接纳了她。
我揣摩,有某种无与伦比的美,可以洗刷一切污垢,遮蔽一切丑陋,抵消一切人性的恶与善。在这种美的面前,除了膜拜,别无他法。
能与海伦之美相比的,在中国,我以为只有一人——陈圆圆。
在那场风波中,李自成败北而弃圆圆自逃。为什么没有杀她?在中国历史上,在男性史上,杀掉自己已拥有过而不能再拥有的女人,是常理;而就在李自成身边,大将刘宗敏及众多兄弟的杀妻,就是最好的先例与榜样。对于草莽而嗜杀的李自成,这举动未免太过令人疑惑。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便是,他下不去手。他宁可圆圆流落,回到吴三桂或是任意一个新的男人身边,也不忍看她死。
而吴三桂,与墨涅拉俄斯一样,当心已不再的圆圆重归身边时,任凭她拒绝扶正,任凭她甘于寂寞深院,任凭她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传说她已心属闯王),他依然不能杀掉这个已经不属于他的女人——虽然据史料上说,他曾这样想过。
与范蠡和玄宗比起来,李自成和吴三桂不但丝毫称不上风雅,恐怕连儒道之规也一点都谈不上。美,似乎更应当是为前二者而准备,而欣赏的。可惜,西施玉环的美,于他们只是有时便有,无时便无,只有陈圆圆,让两个最无禁忌的男人,有了禁忌,有了不惜背叛自己的惜美之心。
如此美人,与海伦堪比伯仲。只是,倾城倾国的她们,撼动一切伦理的她们,以美抵罪的她们,回望因自己而掀起的那片滚滚红尘,心下会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