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最初起源于维多利亚时代
(Victorian
Times),结婚时新娘穿的服饰与“某种旧的、新的、借来的和白色的东西”有关。因为旧的东西与新娘家族和她以往生活有联系。新的东西代表新娘未来的幸福新生活中能有好运和成功(good
fortune and
success)。结婚时穿戴借的东西能给婚姻带来好运,这可以是一件婚礼服、一块手帕、一件首饰。白色的东西被认为是纯洁和忠贞的象征。

而今很多新娘都喜欢买婚纱或者制定婚纱礼服,在某些人看来租借的婚纱,似乎并不代表着拥有或者惊喜,白色是一种恒久的永远清纯如一的象征,而不同的国家似乎对白色有不同的忌讳,就如中国旧时新娘结婚必穿旗袍或者更热情喜气的颜色,这表示着婚姻的完满与吉祥如意。

随着外国传统文化习俗的深入,中国的新娘们也迷恋上了那一件件形式别致的婚纱礼服,在某些婚娘看来结婚穿白色的婚纱代表对爱的宣誓与证明。现代女孩子与其说是对于婚姻的热爱,不如说是对婚纱的痴狂。
有时一种服饰除了代表一个人的内心以外,还代表着一个女子对于自己未来的约束或者期盼,婚姻不是宿命也不是束缚,而是在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里,结束一个人的生活,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接纳身边的那个人。

生活给予我们的除了婚纱的洁白以外,还有婚纱洁白里的特质,一种属于调和的关系。现在人结婚跟离婚就像一场游戏一场梦,比所谓的“一夜情”或者“包养”时限都难以维持现状。有时一直搞不懂,既然费尽心思的披上婚纱秀出新娘的特色,干嘛又千方百计的要离婚,既然注定了牵手,为什么又把握不住彼此的手?既然一直相爱着,为什么披上婚纱就不再相爱?
有时发觉有的人结婚就像现今中国人赶时髦似的过洋节,中国人的劣根除了跟风,自我宣扬,好面子以外,还有那份来源于骨子里的自卑及对自己国家及文化的不认同,不然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过全世界的节日,就是遗忘了春节?不要告诉我,过别国的节日是跟国际社会接轨,这只是理由与借口。

婚纱是全世界的艺术及其瑰宝,自从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以后,不知为什么当代很多婚姻都在婚姻飘扬中度过,也许是因为婚纱的群摆过于摇曳,或者群摆的宽度与力度过长,而群摆的设计过短,所以现代的婚姻过于短命的多过于长命的。
而今的时尚都市青年,或者前卫的青年,都用一种“走婚”或者独居的姿态抗议着所谓的法治法规,试问假如人人都可以“一夫多妻”,“一妻多夫”,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是没有制度的,没有次序的,还是那些因为所谓爱与性留下来的残留孩子的难堪,有时想起来就觉得很恐怖。
现在别说结婚的累,也许除了披上婚纱那会的誓言显得有些真挚外,当誓言在年轮中退却以后,又显得格外的单调与苍白。谁也不知道一个人所谓的人生精彩与所体会的欲望滋味怎样才是满足,才不亏,就如不同男人女人宣扬自己一生睡多少男人女人才会觉得划算,一生需要多少所谓的爱情肉欲伤痛,才会觉得生命是历练的而不是残缺的。

80后这代人也许初期的人还有所谓传统道德伦理的影子在里面,越到了末期越显得西化,冷漠,自私,甚至还夹着自甘堕落的足迹,谁都年青过,只是这种年青的历练在于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负责。
不要告诉我我们的生命是一生尝试着不同种类的婚纱秀,而忘记了白色婚纱的神圣与高尚,也不要对我说我们的使命在于体会婚纱的美感,而遗忘了婚纱美感里的质地。婚纱是世界上最纯洁的语言就像爱一样,当我们决定用心去爱一个人时,是用生命与感动在爱。
这种给予与付出都是在同等尊严,灵魂相吸之下完成的。因为婚纱的圣洁在于一生的期许与归属,他需要的是不断的经营维护与彼此的尊重和用心付出与感恩。
作者:海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