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出版编辑必须要有市场意识才能做好书
(2010-02-04 12:52:09)
标签:
市场意识策划编辑海菱快餐文化杂谈 |
分类: 媒介时评 |
在快餐文化时代,要想做作者,首先是要学会做市场调查,做写作脚本分析,做热点新闻跟踪,做行业点的切合,做很多准备工作才能够写一本有内容的书。
写书是一个浩荡的工程,不是一月就写完的“盛大文学”,也不是觉得自己书可以出了就出了,作者书的好坏是市场决定的,这是很现实的。
并且当今这个时代也不出作家的,真正有深度的作家也写不出深度的书,这是历史的因素,顶多是个作者而以。
而作为作者幕后的出版编辑应该比作者更懂得市场,更深刻的知道这位作者身上的优势在哪里,有哪些可以弥补的写作劣势,包括这个作者的书整体思路策划,以及长期以来出版编辑,对图书市场的营销分析与读者心理需求,发行渠道中端的运行状况,方能够让作者出一本书,不然作者写得书出来就等于白写。
一个好的策划编辑足以带动一个作者做一本好书,在更多的时候出版编辑是作者的经纪人。培养一个作者不容易,卖一本书也不容易,而作者与自己出版编辑的沟通与磨合更不容易,作者与编辑首先是为市场为读者需求服务的,而不是为自己服务的,写个自己看的书,跟写个读者看的书是不一样的。
不要以为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出书的时代,出书是容易的事,但是在这个资讯时代一个出版编辑能够携手一个作者出本畅销书,能够加大市场发行的力度,才是真正的共赢。
捧红作者是小事,作者顶多是多赚点稿费而以,作者是幕后工作者,也没几个作者想做前台秀的,写文字的比做娱乐的思想意识更强,自我追求度更高,也更不乐意去秀自己,即使偶尔秀也是配合发行的需要仅此而以,写作才是他们最热衷的事。
我相信一个出版编辑最大的荣耀就是他帮助了他的作者策划的书大卖了,这对于作者来说也算没白忙活一场,毕竟写书的门槛太低,能够卖书的门槛太高,所以作者与出版编辑必须要有市场意识才能做好书。
前一篇:中国出版行业为何不景气?
后一篇:张朝阳迈出了开放互联网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