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看看报刊杂志是如何娱乐作者的

(2009-08-11 09:28:22)
标签:

《娱乐至死》

大报

小报

副刊

博文

中国

杂谈

分类: 媒介时评
《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曾说:“新闻的价值也仅仅取决于它能带来多少笑声或嘘声,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我们谁都无法去控制娱乐带给我们欢愉背后的凄凉,与人文思想的缺失。
 媒体如此,报刊杂志出版发行依旧如此,当他们从阳春白雪开始转入下里巴人的时候,在贴近生活贴近商业的背后,也更贴近他们自身的变态与狭义。即使是这样依旧有无数多的作者曲之所焉的为其服务,当我们曾经在骂“臭老九”一文不值的时候,为媒体供稿的作者在他们眼中何尝值过一毛钱,在这些报刊杂志供稿渠道里有许多的潜规则,并且这些作者永远不清楚自己被谁娱乐的。
首先:大家看看大报是如何控制小报,小报是如何节约发稿成本的。
现在的大报与小报之间有种说不清楚的默契,这种默契在于:大报卖稿件为小报提供便利节约稿费成本的策略吸引小报。
当一个作者我们看到大报的稿件在小报刊登以后,他满以为会在小报上拿到一笔所谓的稿费其实不然,实际上他的稿费已经被大报所支付了。
小报刊登大报作者的稿子是免费的,特别是一元一字的纪实稿件,这是他们所称的新闻联网单位,这种联网模式通常是大报以每年1-3万的价格给小报提供稿件,大报的作者一下子就变成了小报的免费作者。
其次:我们来看看大报小报的副刊是如何忽悠作者的。
在中国叫得出名字与叫不出名字的报纸副刊看似花团锦簇其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给大家说说我最近经历的一件事情,这是一篇博文引发的一场纠纷,怪只怪这博文的作者太较真,唯独让这博文作者没想到的是,《北京的青年报》与《广州日报》副刊居然结成了所谓的“联盟”,拿《广州日报》副刊的话说是北青的把作者的稿子调给他们的,他们有理由使用,并且有不通知作者的权利。
拿《广州日报》副刊一位编辑的话说:“我们经常上网在网上看到好的稿子我们就先跟作者发了,作者自己会来找我们的.”我相信《广州日报》的编辑一定用过很多作者的稿子,但一定没有多少作者找过他,因为他们才是最习惯拿来主义的人。
中国的作者在所有副刊类报纸发的稿子是最多的,领的稿酬是最低的不说,还经常被免费用稿。这些报纸编辑说不定这样想:“我有意跟你宣传,你不领情是你不对了”。即使你找到他们讨说法,几十块钱把你打发了不说,人家还觉得你这人小气和矫情,正因为中国的作者小气矫情的少了,才有这些副刊编辑“霸权主义”,说白了作者对这些报纸太过崇拜太过宠了,把自己给委屈了。
最后:中国报刊杂志的稿费与中国作者的所得价值。
近十年来中国报刊杂志的稿费从来没涨过,中国的作者群体却越来越多,在“人多粥少”的圈子里中国的作者不仅仅是最容易被愚弄的,也是最容易被几十块的稿酬所打发的,并且这其中还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现象,即使你的稿子刊登了,你跟所谓名家比起来你也就几十块,说不定报社还会以你的地址写错了,你的邮编没写,你的什么什么没写清楚为由把你的稿费黑了。
所以在《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做为喜欢写作的我来说我宁愿每天免费在博客上写东西,免费让读者给我评论,我都不愿意跟任何一家报刊杂志打交道。规矩多,人情债,一篇几十块的稿费人家还让你请客你何苦呢?并且本人从未加入任何文化圈子,也不认识所谓的文化名流与所谓的报刊杂志编辑,这些人对我毫无意义,我也不屑与他们为伍,当你知道他们这里面的内幕越多,你越会发现媒体人是多么的虚伪和狡诈。
所谓文人相轻不是真的相轻,而是在一个名利圈子里,所谓的文化人不过是一群披着文化皮子的垃圾而以,你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何必为了几十块的稿费浪费你的时间?只要你文章写得好,自己有能力,只有他们求你的份,我这人对媒体一项都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可不差那点稿费,就那点还不够我家猫一周的生活费,我吃多了跟他们写稿,但他们盗用我稿子就知道什么叫“较真”了,在娱乐社会的中国,你要懂得“较真”,懂得维护自己正当权益,你的存在才会有价值,最怕的是你不敢于“较真”。
 作者:海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