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职业经理人

(2008-10-25 13:51:40)
标签:

职业经理人

高级职业经理

斯隆

分类: 经济管理
题记:“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职业经理人给人的感觉很风光,也很受人尊敬,他除了领导一个大团队指挥作战以外,还得在很多时候顾及多方面的利益,这个职业难度系数很高,也不是一二句话可以诠释清楚,就如职业经理人本身具有的那种情怀,一种奉献于某个企业与董事会的敬业精神,还有其身后的沉重责任与压力。

  很多人都主观的认为职业经理人可以在谈笑见“呼风唤雨”然而在职业经理人镇定沉稳的背后,他们的身旁还有一大帮人的利益要顾,要维持,至少他们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不仅仅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出发,还要满足股东们的利益。

   假如在某些决策与矛盾之间无法调和,职业经理人也只是职业经理人,其余的什么也不是,甚至在某个时候还免不了当傀儡,职业经理人是很尴尬的职业,从表面上看他们是代表一个高层公司首脑的意志,然而在更多的时候,他们也不过是一个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而已,没有多大的权力,有时又权力无比。

   所以我一直很喜欢斯隆那本书《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这是一个典型职业经理人沉浮,他以叙事的方式在向我们阐释什么是职业经理人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职业经理人,发自内心的反省与沉思。

  不是说斯隆的书写的有多好,他只是一个教材,就如彼得.德鲁克的点评一样,这是一本值得让所有做管理与学习管理的人反思的书,在这些反思的背后,我们才会看到斯隆在生命最后一刻终于把此书问世目的。

  对于这本本该很早以前就该“出世”的书而斯隆一直固执的等待着那些曾经在通用做过高层的人死去以后才出版,这一等就是10年,即使我们很难理解斯隆的做法,即使生者都不介意斯隆出书,而为什么斯隆要等他们死后再去评述那些岁月呢?也许这正是作为职业经理人本该遵守的职业操守与道德,斯隆给后来的职业经理人们做了很好的典范。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斯隆不断的提到关于职业经理人这个字眼,关于利益分配,还关于更多的内部决策问题,我很欣赏斯隆用叙事的手法,在给我们阐述书里的逻辑,这本书可以当成通用汽车公司的历史来收藏,也可以是斯隆本人的传记。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一生,除了把自己交给公司以外,还把自己的心血与智慧全都融入了哪个具有“中央集权”管制的通用集团,而斯隆是这个集团的首席代表,在他之上的是比他更有决定权的股东们,假如完不成指标或者利益分配不平均,职业经理人也只是个头衔。

  我很欣赏斯隆的一些观点:职业经理人首先是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利益办事,而不是服务于个人及其他的一个小团体。职业经理人首先要具有奉献与牺牲精神,还得以股东的利益为目的,他们的职责就是跟这个企业牟取更大的利益,回馈董事会更多的利润,不然就随时有遭受弹劾的危险。

 不管是服务于英国石油的约翰.布朗,还是汇丰集团的庞约翰,都无法不避免离任的尴尬,当然在离任以前还得有所谓的业绩摆在别人的面前,不然很难让人信服,至于离任以后谁来接替,又是一个大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的生存法则除了业绩为基准以外,还得有很好的攻关效应,在他们走过的时光里即使无人能及,也得明白什么叫”适可而止”“功成身退”的道理

 做职业经理人是很暧昧的职业,服务于企业多年,企业就像自己亲手带大的“孩子”这个叫职业经理人的“奶妈”如此在“兵戎争风”的市场经济里,为了企业的生存而呕心沥血,然而当“廉颇”老的时候,却依然是有些辛酸的味道在里面,就如职业经理人缺乏一种归属感,也许他们今天游走于这个公司,由于意见不同就各自为谋,也许他们明天又转展一个公司多年,由于更多的原因,他们依然无法长久。

 职业经理人他们是不可以用成败来论英雄的,在某个时候所有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们都是英雄,他们都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胸怀,只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除了合作双赢以外,还需要思想与行为的共鸣。

  人生在世“甘为知己者死”的人很多,只是在这些的背后,作为职业经理人与股东们更需要进一步的交流。“孩子”尽管有母亲与保姆之间的差异,但是有谁会忘记“种田人”呢?这是作为职业经理人都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们彼此都是在反思中成长并逐渐迈向成熟。

作者:海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