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美不过菜市场

(2012-11-22 10:46:52)
标签:

南昌

美食

市井

菜市场

买菜

分类: 开卷有益

http://s14/mw690/4b1bce39x7b1ada3628ad&690

本文发表于11月22日《南昌晚报》B59“南昌茶座”版我的“圈圈点点”专栏

 

    在我读小学时,有一次学校选派我去参加全市作文竞赛。待一群小学生在考场坐定后,监考老师拿起半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考试要求:“介绍南昌一处风景名胜。”我胸有成竹地拿起了笔,用我当时所知的最美的词汇描写了新建成的洪都菜市场。在刚满10岁、久居南昌一隅的我看来,我所熟知的最辉煌壮丽的建筑莫过于洪都菜市场。结果我的作文当然在那次竞赛中落选了,但幼小的我并不理解为何老师会批评我“审题不清”。那座高大的建筑矗立在洪都生活区的最中心,紧邻着那时最摩登的洪都电影院。通体贴满了细小的米黄色马赛克瓷砖,在出太阳的日子里会折射出太阳七彩的光辉。四层都由宽大的旋转楼梯相连接,每一层都铺排着各种各样新鲜的食材,以及不断上演着日日翻新的趣闻轶事。

    那处菜市场在几年后毁于一场莫名的大火,只余下焦黑的断壁残桓。其后一直没有重建高楼,慢慢地摊贩和市民自发地在原址附近的街道上形成了新的菜市场。这丝毫无损我对菜市场的热爱,上学时,我常常绕道,就为了横穿菜市场那狭窄的通道。简陋的水泥台面上,新鲜的蔬菜被稻草绳巧妙地捆扎成束,绿油油地排列在水泥台面上;碧绿的黄瓜、殷红的番茄、幽紫的茄子做着伴,一股子田野里的清香活泼泼地跃然而出;肉被精确地按部位分割,用锃亮的铁钩子高高悬起;锈迹斑斑的铁笼里,鸡鸭们耷拉着美丽的羽毛瑟缩在一角;肮脏的塑料脸盆中,几条鱼无精打采地摆动着尾鳍,渐渐翻起了肚皮。这里的一切都是这么生动而直接,泼辣辣地把生活的真相一股脑儿端到你的面前。这边厢是裤腿带泥的近郊大婶拔了几把自家菜园里种的鸡毛菜,向刚下班的女工解说不打农药的好处;那边厢是满头白发的婆婆,为了菜价的尾数和小贩缠磨不休。卖菜的吆喝声、剁肉的“砰砰”声、剖鱼的“刷刷”声、鸡鸭狗的呜咽低鸣声,组成了菜市场永远热闹的交响。这是一处最市井又最必须的所在,这是滋养生命的道场。

    古龙写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带他去菜市场。意思是,一进菜市场,此人这念头定然全消,立马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菜市场里买菜的老妈妈们,目光如炬,只需略瞟一眼菜优菜劣早已了然于胸;思绪如飞,眼中是互不搭架的几种食材,心中早已谋划好了如何用它们炖出一锅热汤;口舌如电,前天什么价昨天什么价城南什么价城北什么价娓娓道来,一分一厘据理力争寸土不让。菜市场里的勾心斗角,每一单生意或宽或紧都暗藏着温暖与杀机。这样的交易,看似家常,却也不由得让人叹为观止,由衷地生发出对于生活的无上兴趣。

    菜市场里多的是身怀绝技的奇人,大隐隐于市,何况菜市场可算得上是市中之市。卖青菜的大婶,随手抓一把菜放到秤盘上,就是不多不少的一斤。卖小葱的大爷,把小葱分成一束束的摆放在白色的塑料布上,均匀得让人称奇。卖活鸡的小个子男人,麻利地持刀逼向鸡的喉管,鸡还未来得及呐喊挣扎已是一命呜呼。卖鱼剖鱼的夫妻档想出了把大鱼按部位卖的好点子,一条白胖的鱼很快被分解完毕,鱼头、鱼肚、鱼背几大块利利索索,按需分配给一早就候在摊前的老婆婆们。修雨伞的、修钟表的、修鞋的、补锅的、磨剪子戕菜刀的,还有卖耗子药的,渐渐从日益现代化的生活中远去的手艺人云集在这里,等待着有一天人们发现生活中还是缺不了他们,再巴巴地来这里求他们大展身手。

    菜市场是最依时守制、遵循节令的地方。夏卖黄瓜冬卖萝卜,元宵卖花灯端午卖香包,一丝也错不了。菜市场是原汁原味的小吃聚集的胜地,最地道的炒粉、最热辣的糊羹,一定出自菜市场里不起眼的一爿小店。那简单的美味直指人心,相比之下端坐于富丽堂皇的酒店包厢里举箸慢品一只白糖糕,实在是矫情得令人牙酸。菜市场是最接地气的地方,想了解一座城市的精髓,就必须去当地的菜市场转上一转。主持人沈星说自己的梦想是逛遍世界各个菜市场,看来也是深知其中妙处。时下流行的诸如欧洲七日十国游之类浮光掠影的行程,又怎能比得上一头扎进一座座陌生菜市场所看到的旖旎风景,更比不上最后将各种当地食材煎煮炒炸落胃饱腹来得充实满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乡音未改
后一篇:冬日洗澡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