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蒋勋,说红楼(2)
(2014-12-29 12:20:44)
标签:
读书笔记红楼蒋勋 |
分类: 读书随笔 |
71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
红楼里写甄士隐与贾雨村一起闲聊,用了这一句。我当下就喜欢。今儿个用在这里,也算是我的宝贝了。
一上午的光阴真真是倏忽间就飞过。从书里一抬头,时间已过了大半。而我刚刚才读读写写,游走完第一回。读书真是好啊,像喝了酒。每有乱花飞絮的段落,便有酒至微醺的媚态与惬意。实不相瞒,掩卷时,我都有些真真的醉意了。恰恰好啊。
这里有一种感动。来自于生命内在的唤醒与悸动。
蒋勋与林青霞是好友。也是一部红楼牵起来的缘。青霞曾也是我的偶像。而蒋勋,却是青霞唯一的偶像。青霞曾戏言:蒋老师是我唯一的偶像,不能太接近,太接近我会怕。哈哈。她还说:蒋老师还是我的半颗安眠药。听老师讲红楼,心里很安定,就容易入睡。
我听,也和青霞有同感。
蒋老师送青霞一幅字。他写了诗,裱成挂轴送青霞。
潮来潮去,白云还在青山一角。
很定静的字。是蒋老师打坐45分钟之后才动笔写的。我突然就感动。为老师把这份安静送青霞。唉!想来甚好。真真是羡慕嫉妒恨呐。青霞是由衷里赞的,说老师的字真漂亮,像弘一大师的字。又忙补一句:嗯,比弘一还好。
我又突然感动。为这份知心的体贴。
书里说,人世有相知,也是让人窝心的美。(窝心,这里是暖心、温馨)
我读,只觉得一片阑珊。
再抬头去看窗外,也是一片苍茫山水了。想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繁华世间,沉浮起落,这份知心的体贴,到底有多美?
想那红楼里的贾雨村,第一次看见那小丫鬟娇杏行去几回头,便是也动了情的。他深情,他也写了诗。他写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他是要那好看的月光,也照在小美人的楼上。这又是另一种深情美。
在第一回里,我注意到还有一种美。这一种美,是钗于奁内待时飞。是一种静定里等待和寂寞美。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自我完成。我觉得是美学里的东西。书里有一个传说,说有一个仙女送汉武帝一个发钗,他把钗放在奁内。女孩子放花粉胭脂的盒子,叫做奁。隔了两代,汉武帝的孙子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跑去打开这个盒子,钗不见了,钗化成一只白燕飞走了。钗于奁内待时飞,意即:静等时机,钗要变成仙鸟飞走。
我读,不觉莞尔。美哉!痴痴发呆想,那只飞走的钗,她究竟飞去了哪里?
蒋老师还在这一章节概略提到黛玉之美。
前八十回,黛玉之美梦一样。老师说,黛玉出场,几乎没有衣服饰品的描绘。像梦一样,忽然来了,忽然又走了。有点像我们古诗里说来如春梦、去似朝云的感觉。她来人间,就是玩了一场又走掉的女孩子。等她走了,你忽然就记得有她,可是你想不起她是什么样子,她的美像月光一样,不着痕迹,是船过水无痕的感觉。她的存在,是一种心灵的存在,不是物体性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闲”这个字,繁体古意里,本是指站在门边看月光。
我在想,我们有几次真正站在门边看过月光?你有看过吗?
这里面有大触动,大感动。
唐代的那个李白,那个我们妇孺皆知的流浪诗人,他一生都在举头望明月,都在邀请月光。即便是他生命里最孤独的时候,他依然能对影成三人,就着清冷的月光,饮下一杯又一杯的愁。这是怎样一种美?
蒋勋老师说,云门舞集编的《红楼梦》,舞台上有两个宝玉。一个甄宝玉,一个贾宝玉。这两个宝玉,就是我们的两个身体。我们每一个人,其实生命里可能都有两个“我”。一个在人世间跟大家做朋友,去考试,去做官;一个是永远隐藏在自己内心的,是完全私密的。这个我,即真我。这又回到哲学上来,是一种追问之美?
张若虚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春江花月夜》。写得极美。里面也存有这种哲学上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
我以为,这里面有一种生命内在的光芒。
我记得很深的一个印象是,我第一次去看爱丽丝.门罗。在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坦白说我并不认识她。那一天我跑去找她的书,急急去看她。我看她的脸,也同样看到一种光芒。我当时就想,我要有这样一位奶奶该多好。你看她的脸,看她的眼神,多慈祥多安宁啊!那美,就像蒋勋老师送给青霞的那份安静。你看着,心就静下来。
落笔处,这种种美,就好比在一个有月光的夜晚,我走在桐花林。抬脚落脚,都是倏然飘落的桐花瓣。有的落在发上,有的落在衣上,也有的落在手心,落在脚底下。还有那么一些白花瓣,她是轻轻落在心上的。我们不说话,也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