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笔记:失去的恋人
(2014-12-23 14:38:41)
标签:
情感笔记勃朗宁 |
分类: 情感笔记 |
68
《失去的恋人》
—罗伯特.勃朗宁
那么,一切都过去了。难道实情的滋味
真有预想的那么难咽?
听,麻雀在你家村居的屋檐周围
唧唧喳喳地道着晚安。
今天我发现葡萄藤上的芽苞
毛茸茸地,鼓了起来;
再一天时光就会把嫩叶催开,瞧;
暗红正浙渐转为灰白。
最亲爱的。明天我们能否照样相遇?
我能否仍旧握住你的手?
“仅仅是朋友,”好吧,我失去的许多东西,
最一般的朋友倒还能保留:
你乌黑澄澈的眼睛每一次闪烁
我都永远铭刻在心;
我心底也永远保留着你说
“愿白雪花回来”的声音!
但是,我将只说一般朋友的语言,
或许再稍微强烈一丝;
我握你的手,将只握礼节允许的时间
或许再稍微长一霎时!
追求者并没有因拒绝而却步。
那么,一切都过去了。难道实情的滋味
真有预想的那么难咽?
听,麻雀在你家村居的屋檐周围
唧唧喳喳地道着晚安。
今天我发现葡萄藤上的芽苞
毛茸茸地,鼓了起来;
再一天时光就会把嫩叶催开,瞧;
暗红正浙渐转为灰白。
最亲爱的。明天我们能否照样相遇?
我能否仍旧握住你的手?
“仅仅是朋友,”好吧,我失去的许多东西,
最一般的朋友倒还能保留:
你乌黑澄澈的眼睛每一次闪烁
我都永远铭刻在心;
我心底也永远保留着你说
“愿白雪花回来”的声音!
但是,我将只说一般朋友的语言,
或许再稍微强烈一丝;
我握你的手,将只握礼节允许的时间
或许再稍微长一霎时!
追求者并没有因拒绝而却步。
创作背景:
我如有其命,完全是他的爱一手救活。
伊丽莎白·巴莱特15岁时,不幸骑马摔伤了脊椎骨,只能困守在楼上的静室里,在一只沙发上寂度岁月,莎士比亚与古希腊的诗人是她惟一的慰藉。
伊丽莎白·巴莱特15岁时,不幸骑马摔伤了脊椎骨,只能困守在楼上的静室里,在一只沙发上寂度岁月,莎士比亚与古希腊的诗人是她惟一的慰藉。
见过她画像的,都不能忘记她那悲怆的一双眼睛。
然而,1844年,39岁的伊丽莎白·巴莱特,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生命从此打开了新的一章。
勃朗宁大器晚成,当同期的一些诗人熠熠生辉的时候,认识他的天才的,只有少数的几个人,伊丽莎白·巴莱特即是其中之一。一次,勃朗宁读到巴莱特的诗,发现她引用了自己的诗句,感到莫大的欢愉。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给这位同行写信,仿佛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亲爱的巴莱特小姐,你那些诗篇真叫我喜爱极了。”女诗人很快回信说:“亲爱的勃朗宁先生:我从心坎深处感谢你。”由此,“一叶薰香”的恋情拉开帷幕。
他们不断地互通信札,彼此贡献早晚的灵感,彼此许诺忠实的批评。从文学到人生,从爱好到性情。最初五个月密切的通信,使伊丽莎白·巴莱特灰暗的生活豁然开朗,拥有了灿烂的光明。每一天她最开心的时刻,就是黄昏降临,听到邮差的那一声叩门。
后经勃朗宁的几次请求,她终于准许他去见她。他终于见着了她:可怜瘦小的病模样,蜷伏在沙发上,客人来临都不能起身迎送!他的心里涌起无限的悲怜……
翌日,巴莱特接到勃朗宁的一封求爱信。在迟暮的岁月里赶上了早年的爱情,这让她既欢欣又自卑。经过一宵踌躇,她忍痛警告他:再要如此,便不再见他。勃朗宁慌忙写信去谢罪,解释前信只是感激话说过了头,请求退还原函(信退回时,勃朗宁红着脸将其销毁。他们的通信中单缺这一封,使后来的勃朗宁夫人感到非常懊丧)。风波过后,勃朗宁没有放弃。他住在伦敦近郊,乡间空气的清芬,红的玫瑰、紫的铃兰……不断通过邮差传递到巴莱特的闺房。巴莱特压抑在心底的爱,随着初秋的阳光一天天成熟。如果一天接不到他的信和鲜花,她就不能定心。她的心已为他跳动着了。但她还不能完全放开顾虑:他,一个健康的、伟大的人。我,一个颓废的病人。这公平吗?可爱是这样炽烈,幸福得让她眩晕。终于,她不能再固执、不能再坚持。
爱,真是一个奇迹。相爱的第二个春天,在沙发上蜷伏了25年的伊丽莎白·巴莱特,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她步履轻盈、愉快地走出病室和囚笼,在阳光下,在青草与花香间,在小鸟的歌声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也就在那一段时期里,她写下献给她情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才华达到了顶点。
可她的爱情,却遭到无可通融的父亲的反对。1846年9月12日,女诗人由她忠心的女仆陪着,来到附近一个教堂,和她的情人悄悄地结了婚。尽管没有得到父母的祝福,她却并不遗憾,且欢欣地说:因为我太幸福了,用不到呀!一个星期后,她带着女仆、爱犬,还有这一年又八个月积聚起来的一封封情书,离开了家,栖居在有名的CasaEuidi岛上,过起了幸福生活。
这无比的幸福一直延续了15年。15年中,他们如影随形,在罗马、巴黎、伦敦游玩。巴莱特竟能登山涉水。她给妹妹写信道:我叮嘱勃朗宁千万不能逢人就夸他妻子跟他一起到这儿去过了,到那儿玩过了,好像有两条腿的老婆是天下最稀奇的宝贝了。
1861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勃朗宁夫人和勃朗宁说着话,温存地表示她的爱情。半夜时分,她觉得倦,便偎依在爱人的手背上小憩。勃朗宁问她觉得怎么样,她轻轻吐出一个无价的字:Beautiful。几分钟后,她的头垂下来,在爱人的怀抱中瞑目—-微笑的、快活的,容貌似少女一般。
伊丽莎白·巴莱特曾在诗中写道:我如有其命,完全是他的爱一手救活。
美!徐志摩叹道,他们的爱使我们艳羡,也使我们崇仰。
然而,1844年,39岁的伊丽莎白·巴莱特,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生命从此打开了新的一章。
勃朗宁大器晚成,当同期的一些诗人熠熠生辉的时候,认识他的天才的,只有少数的几个人,伊丽莎白·巴莱特即是其中之一。一次,勃朗宁读到巴莱特的诗,发现她引用了自己的诗句,感到莫大的欢愉。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给这位同行写信,仿佛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亲爱的巴莱特小姐,你那些诗篇真叫我喜爱极了。”女诗人很快回信说:“亲爱的勃朗宁先生:我从心坎深处感谢你。”由此,“一叶薰香”的恋情拉开帷幕。
他们不断地互通信札,彼此贡献早晚的灵感,彼此许诺忠实的批评。从文学到人生,从爱好到性情。最初五个月密切的通信,使伊丽莎白·巴莱特灰暗的生活豁然开朗,拥有了灿烂的光明。每一天她最开心的时刻,就是黄昏降临,听到邮差的那一声叩门。
后经勃朗宁的几次请求,她终于准许他去见她。他终于见着了她:可怜瘦小的病模样,蜷伏在沙发上,客人来临都不能起身迎送!他的心里涌起无限的悲怜……
翌日,巴莱特接到勃朗宁的一封求爱信。在迟暮的岁月里赶上了早年的爱情,这让她既欢欣又自卑。经过一宵踌躇,她忍痛警告他:再要如此,便不再见他。勃朗宁慌忙写信去谢罪,解释前信只是感激话说过了头,请求退还原函(信退回时,勃朗宁红着脸将其销毁。他们的通信中单缺这一封,使后来的勃朗宁夫人感到非常懊丧)。风波过后,勃朗宁没有放弃。他住在伦敦近郊,乡间空气的清芬,红的玫瑰、紫的铃兰……不断通过邮差传递到巴莱特的闺房。巴莱特压抑在心底的爱,随着初秋的阳光一天天成熟。如果一天接不到他的信和鲜花,她就不能定心。她的心已为他跳动着了。但她还不能完全放开顾虑:他,一个健康的、伟大的人。我,一个颓废的病人。这公平吗?可爱是这样炽烈,幸福得让她眩晕。终于,她不能再固执、不能再坚持。
爱,真是一个奇迹。相爱的第二个春天,在沙发上蜷伏了25年的伊丽莎白·巴莱特,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她步履轻盈、愉快地走出病室和囚笼,在阳光下,在青草与花香间,在小鸟的歌声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也就在那一段时期里,她写下献给她情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才华达到了顶点。
可她的爱情,却遭到无可通融的父亲的反对。1846年9月12日,女诗人由她忠心的女仆陪着,来到附近一个教堂,和她的情人悄悄地结了婚。尽管没有得到父母的祝福,她却并不遗憾,且欢欣地说:因为我太幸福了,用不到呀!一个星期后,她带着女仆、爱犬,还有这一年又八个月积聚起来的一封封情书,离开了家,栖居在有名的CasaEuidi岛上,过起了幸福生活。
这无比的幸福一直延续了15年。15年中,他们如影随形,在罗马、巴黎、伦敦游玩。巴莱特竟能登山涉水。她给妹妹写信道:我叮嘱勃朗宁千万不能逢人就夸他妻子跟他一起到这儿去过了,到那儿玩过了,好像有两条腿的老婆是天下最稀奇的宝贝了。
1861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勃朗宁夫人和勃朗宁说着话,温存地表示她的爱情。半夜时分,她觉得倦,便偎依在爱人的手背上小憩。勃朗宁问她觉得怎么样,她轻轻吐出一个无价的字:Beautiful。几分钟后,她的头垂下来,在爱人的怀抱中瞑目—-微笑的、快活的,容貌似少女一般。
伊丽莎白·巴莱特曾在诗中写道:我如有其命,完全是他的爱一手救活。
美!徐志摩叹道,他们的爱使我们艳羡,也使我们崇仰。
(摘录)
附笔:
附笔:
董桥先生写书,那一年他六十八岁。他猎书猎字猎句猎了大半辈子,偶然猎得一盒心仪已久丁尼生的老书旧信,他高兴得不得了。他回忆,在他二十三岁时,在新加坡牛车水一家破旧阴暗的书店曾淘到一函线装《梦溪笔谈》,是清末民初版本。董桥说,他高兴得两眼泛泪。多年后,他又在伦敦买到第一本狄更斯残破的初版,他说他想哭。
而我,多年前就读过勃朗特与其夫人的诗。也许是还小的缘故,记忆里没有他们。下午清闲又翻,竟也和徐志摩有一样的叹。像董桥了,想哭。看来光阴能改变很多东西。一转眼,我也走到了懂爱的年纪。把故事给姐姐看,姐姐只说了三个字:像童话。而我也只答了一个字:嗯。
爱情真美好。
前一篇:情感笔记:说说皮娜
后一篇:读书笔记:读蒋勋,说红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