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今天是孩子开学第一天。五点半,起来为孩子煮了饺子,另磨了新鲜豆浆。豆浆里面放了黄豆,红豆,黑豆,还有花生,独忘了放几颗红枣。也无妨。喝起来味道也还好,营养也够。孩子淘气,为逃避喝豆浆,嘎嘎笑着钻进卧室,脚上早已穿好了鞋子,本想偷偷背了书包蹑手蹑脚下楼上学去。被我识破,端了豆浆在卧室拦下她,硬是看着她一口一口喝下,之后才放她走。
孩子走了。也带走了热闹。家里只剩了自己,突然就静下来。这静被放大百倍,内心便有些孤独。信手翻了翻易中天的《品三国》,又想起自己内心深埋的梦了。纠结。想写点什么。就写鳌山吧,也算记录脚下的日子。
---引子
鳌山在即墨。
去鳌山前,我实想的是温泉。泡温泉总是浪漫又奢侈的。这想法我没跟先生提,悄悄埋在心里了。想着,总有那么一天,总有那么一个晚上,我会撒娇让先生陪了我去。最好能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且月亮最好圆圆满满,又大又黄。
这一次爬鳌山,主要是为孩子。开学前最后的疯狂。是放松,也是放飞。我喜欢看她像鸟一样在山林里叽喳。她叽喳的时候,我是快乐的。
鳌山,海拔不高,约有220米。山石多怪。生态园林不错。行走在山路上,最喜欢的是那片柿子林。没数过总共有多少棵,很多。猜是私人承包。八月底,柿子正是挂满树的时候。可惜还不是成熟季。要是在柿子熟了的时候来,那满山满树的红会是多么好看!
在山路中央遇见一位老婆婆,很善良。那天太阳晒得很,我们没带太阳伞。老婆婆见了,非要我们打着她的伞,说,孩子娇嫩,撑一把伞为孩子遮着阴凉总是好的。我们微笑着谢绝了。但心里还是觉得很温暖。好比三伏天吃了冰镇西瓜,舒服。再爬的时候,便陡添了三分兴致。
先生中途在山涧一汪池水旁休息过。热,汗水涔涔流了他满脸。我趁先生休息时,倒是在一块儿很平坦的大岩石旁发现了一株桃子树,枝下很多小小的野桃子。很惊喜。我问先生这样的野桃子可不可以吃,先生说可以。我倒很想摘一个下来尝尝。终没吃。野桃子绒毛太多!而我只带了一瓶水!
等我们再拾级而上,真真是越发有趣了。我没想到鳌山上会有“招鹤回鸣”和“水鸣天梯”。好一处“江上烟波不解愁”,真真奇妙也!你若静静站下,轻轻击掌,你便真的会听到仙鹤的鸣叫。非常清晰真切。而那天梯,你若一步一步走上去或是走下来,那咕咕的水流声也清晰可闻。神奇。孩子觉得好玩,来回上上下下跑了两趟,就单为听那声音。
另,鳌山上还有一位四川籍老道。据山民说,老道已在此修行十多年。先生信佛,在玉皇殿求了一上上签。先生心安,我和孩子也跟着欢喜了一场。在升仙台,我敲了三下钟。一为福寿,二为恒通,三为平安。想着这下好了。一切的难都会过去。人很多时候,是需要自我救赎的。靠什么?靠的就是内心坚守的信仰。想起《易经》里说,道不远人。道永远就在那里。你行道,道就弘扬了。很简单。
我敬仰先生。因先生本身,即为活佛。我热爱一切的善与大德。
在升仙台前,我曾与先生戏言,难道果真若干年前,有道人在此羽化成仙,就像传说中的老子?先生笑而不语。那看钟人倒忍不住了,说真有,你看旁边那碑文,上面都有记载。我一看,果然有。当下便顽皮,面向东,眺望。心下想着是巴巴地盼着也能沾染几分紫气。想那道人圆满升仙时,身旁一定伴有鹤。要不那石头怎会像鹤?
后来孩子热,便催着下了山。没再继续爬。下山路上,先生一路都在谈那位老道。这是他感兴趣的。话题漫无边际。说到中国的佛教与道教。佛教推崇六根清净,道教推崇道法自然。故佛家弟子不蓄发不留胡子,道家弟子多蓄发留胡。待修行到一定境界,真真是仙风道骨,十里烛光。他这一讲,我倒是想起弘一法师了。
那天从山上下来,本打算去海水浴场游泳。因日子是十五,大退潮。海水退出去老远老远。裸露了一大片的海滩。有细沙和淤泥。不过都被海水常年冲刷地很结实。脚落上去不塌陷。不能下水孩子好失望。她是最爱泡在海里的。我们安慰了她。在海滩遇见一皮肤黝黑的老妇,很土,头上包一头巾,穿一土得掉渣的褂子,正在落潮的海滩上扒很小很小的螺,说是用来喂虾的。一袋子要卖20多。一聊,也算长了见识。
我们返回。有点意犹未尽。
这样一路写下来,孤独倒不见了。心静了。想那佛与道,那晨钟暮鼓,那挑灯夜读,也是修个心静罢了。这样一想,心竟欢喜了。想那树梢之上,是上帝的仁慈。我能在喧嚣之外有闲读书写字,也是上帝的仁慈,是有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