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笔记:上海印象

标签:
笔记旅行上海印象旅游 |
分类: 读书随笔 |
http://s15/small/4b1878fbg923e0b42b49e&690
1
温柔的夜。从飞机上看上海,星罗棋布,神秘而广袤。有那么一瞬,我恍惚。那些闪亮如星的灯光,扑朔迷离,那么远又那么近。我问自己,这夜,哪一盏灯才是为我所亮。
飞机在降落。空姐的声音温暖,象轻音乐。机舱里的旅客有的已倦的睡了,有的还醒着。那些醒着的,或读书,或看报,或吃东西。没有人交谈。有人和我一样,在安静地看窗外。
喜欢这样的夜。柔如水。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旅客,同在一个空间。为不同的目的而来,又为不同的理由而去。
2
第一眼喜欢上的,是苏州河两岸的那些街。若非要说一个喜欢的理由,那就是刹那间的心动。车子还没停稳,我的心已等不及。街道很干净,你放眼望,苏州河在静静流淌,那条极富人文气息的墙,透着质朴而悠远的味道,象入口的巧克力奶糖,滋味绵长。
我在苏州河的桥上走,晨风徐徐地吹,地上有灵巧的雀,我的心在唱歌。我旋转,我跳。我在心里唤着上海,亲爱,轻轻地,我来了。正如徐志摩的诗。我对每一个过路的人微笑。
斜对面有一座古老的尖顶教堂,它吸引了我。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在教堂的周围转。我用眼睛抚摸每一片瓦每一块砖,它们在灰色的阳光下折射着暗青色的光。周围极静。除了我的脚步,静得能听到一根针的坠落。
3
上海的新天地,是有钱人的世界,是有闲一族的天堂,更是摄影与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廊坊。你去地下停车场,你会发现,满眼都是尊贵的名车。从地下到地上,便是奢华的购物中心。最吸引人心的,或许不是这些浮华,而是新天地的内蕴。从幽静的树荫下往里走,你的心会瞬间得到安宁,放松。在这里,许多流动的元素都做了完美的融合。格调典雅精致,旋律又动感悠扬。既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又不失中式的古朴风韵。随便你怎么看,这里每一物件都可入画。那些青砖,那些窄巷,那些路灯,那些陈旧的木门,那些吊兰,那些绿藤,那些咖啡吧,那些歇脚的桌椅,还有那些懒洋洋的乐队,那些街头专注的演奏者。透过这些细节,你会读到年岁,读到质感,读到品位,读到什么是悠什么是闲,什么是艺术。如果你喜欢摄影,那么你来,这里的每一角落,都会给你灵感;如果你喜欢读书,那么你坐下来,点一杯钟爱的咖啡,只管慢慢看,没人会惊扰你;这类似于巴黎的左岸,适合你写作,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想心事。如果你只是路人,你走得倦了,那么你不妨停下来,在这里听听音乐,看看风景,看看人。这里就是港湾,是适合安顿你心的地方。新天地,汇聚最多的便是蓝眼睛白皮肤的洋人。很国际。他们多数都喜欢在这里雕刻时光。这和西方人的生活理念并不相悖,很吻合。
4
海鸥舫。坐在海鸥舫的观景餐厅,感觉如梦。夜色漫下来,细细的雨丝飘下来,一道一道的菜品端上来,外滩的灯次第亮起来。我在画中央,杯子里斟了红酒。尽管我只喝了一点点酒,但我确信,我醉了。从我坐的位置看东方明珠,那红色的灯塔高高耸立于云天。夜色下的浦江是宁静的,静的没有一丝声息。不时有船在柔和陆离的光影里缓缓移动,游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象极了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这个时间,我是安静的。话语很少。我在用心感觉上海的夜,飘雨的夜。心并不潮湿。空气里有着淡淡茉莉花的香甜味道,就象上海的食物。这个时候我想起一部电影,可惜忘了电影的名字。那个男人,在凌晨三点为他深爱的女人做宵夜。那个女人是一位时尚杂志的专栏主编。在尝到甜点的那一刻,女人的心融化了。她突然文思泉涌,动人心魄的句子如飞瀑,一发而不可收。她用她敏感的味蕾,稀软的土豆泥,来写身子下的城市。整座城市就是一张大床。一起呼吸,一起喘息。
5
世纪广场。它的美我愿意略笔不记。倒是那段音乐情缘,深深走进了我的记忆。每到一个地方,最先吸引我的往往是它与众不同的那一点。没想到在世纪广场,最先飘进我耳朵的,竟是一段陌生迷人的音乐。慵懒,而抒情。磁性,又极富张力。一听就是欧美风。伴着广场上的椰风绿水,晴空丽日,感觉非常的舒服,和谐。我寻着音乐走,却发现原来是一卖碟片的。三轮车上配有音箱,车上一并四排,都是碟片。我很是激动。说他的音乐真是好听。我要选购请他推荐。结果他毫不犹豫,拿给我四张:欧美1,欧美抒情2,乡村音乐,和小野丽莎,还说让我信他。天,他象懂我已久,这些都是我的最爱。是巧合?真是不可思议!全要了。
6
上海音乐厅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用语言来描绘的。一进大厅,我的脚步很自然地放轻了。一个高雅圣洁的殿堂。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市民的文化生活与艺术修养,在这可见一斑。就在二楼的走廊上,就在我逗留钢琴旁的时候,我遇见几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她们的头发都白了,下午的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闪着银色的光。我专注地看。看她们弹钢琴。我想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想到老一代一批批的艺术家,想到家乡,家乡那些同样慈祥的老人,贫瘠的土地上那些贫瘠的精神。我沉默。从音乐厅出来时,一大批人正涌进来,许多人手里都拿着票。这其中有年轻人,中年人,再有就是老年人。那一刹那,我真是羡慕上海人。若有闲,可以随时来听世界级的演奏。
7
世博。地铁的门无声息地开合。一批人进来,一批人出去。我看着,想起《欲望号街车》。想着所有去世博的人,无不张着欲望的帆,恨不能将世博所有的展馆都看完。看不完的,最好能打包载走。这很有趣。可惜了都在取舍之间,总要有所选择。最终,都会意犹未尽,在极度地冲击,震撼,和疲倦中回家。有快乐,也有遗憾。在世博,有很多的细节让我感动。譬如老弱病残的绿色通道,譬如洗手间的贴心设计,譬如旅客的休息椅,遮阳棚,譬如便捷的直饮水,独具风味的餐厅,譬如那些随处可见微笑服务的“小白菜”。很多很多的细节,其设计理念都非常人性化。周到,体贴。这给我极深的印象。
8
几天的行程总是匆匆。走马观花,很难深入上海的心脏。这期间有很多零碎,都走进了我的记忆。象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象同济大学的防震实验室,大学外路中央绿化带上的书籍和吉他,象博物馆俄女皇的奢华藏品,那些餐具,烟具,首饰,那些历朝历代出土的珍贵文物,陶陶罐罐,那些大师的字画,还有豫园的风味小吃,绿波廊的茶点,听评弹的老外和熙攘迂回的观景桥。离开上海前,我去了金汉斯。现酿的德国黑啤,入口唇齿留香。男侍很牛仔,我给他们拍照,他们非常友好地配合。女侍包着花头巾,围裙式着装,看着,很有那么一点德国乡村风情。如果再配上合适的音乐,那用餐的氛围就再合适不过了。
http://s6/small/4b1878fbg923e23075615&690离开一座你爱的城市,心总会失落。记得在上汽看4D立体电影时,关于2030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有这样两句话:2030/人 因车而自由/心 因行而亲近/只有车能让彼此渐行渐近。想想,人,又何尝不是?!你爱一座城,你去靠近它;你爱一个人,也去靠近她。只有靠近,才会更深地感觉和更真地了解。喜欢上海,实在有太多的理由。我爱它的精致,细腻,绵密;更爱它的大气,底蕴,时尚。我买了蚕丝的睡袍,买了纯正的牛奶巧克力,买了点心还有最新的时尚杂志,还邂逅了《山楂树之恋》的电影纪念版和渴望已久的陈丹燕的《唯美主义者的舞蹈》。我差不多已是满载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