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膑:读符力诗集《奔跑的青草》

标签:
陈有膑符力诗歌文化 |
分类: 评论 |
在自然气质中抵达诗意之乡
——读符力诗集《奔跑的青草》
陈有膑
以前,在谈论海南文学时,许多本土作家常常带有一种不自信的心态。时至今日,与其他省份文学相比,海南文学的地位也许仍然处于边缘化。纵观海南文学史,我们发现,历来能在国内文学扛起大旗的,都是从省外移民而来的作家,诸如多多、韩少功、王小妮、耿占春、李少君、江非等。但是,情况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与忽视,近十年来,一些海南本土作家的信心已经在不断地增强,他们的作品也已经在不断地成长与成熟,并且在国内得到了诸多读者、作家、评论家的喜爱与肯定。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海南本土作家有崽崽、李焕才、纪少飞、林森、符力、唐煜然、童振诗、王蔚文、李其文、王海雪、颜小烟、郑纪鹏等。而作为这其中的一员,符力的诗歌创作也已经具有了成熟的个人风格与技艺。
若干年前,江非曾经在一篇题为《符力的新神供奉》批评随笔的首句这样描述、评论符力的诗歌:“读符力的诗歌,读者往往会被他作品中遍布的那些植物气息所迷醉,在他的诗行中滑行,就犹如在一个叶片和根茎所构成的植物王国里穿行。”确实如江非所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尤其自小生活于乡下,符力也许比其他人接受到了大自然更多的美好熏陶与慷慨恩赐,而他从开始诗歌创作以来,也一直坚持将他的诗歌根系深深扎在这一片大自然里。因为他这一独特的审美视角与趣味追求,他的诗歌气息明显有别于省外尤其北方诗人的诗歌气息,甚至与省内诗人的诗歌气息也有明显区别。
《奔跑的青草》是符力的第一部个人诗集,由南方出版社出版,一共收录了他从2005年到2011年10月这段期间创作的106首短诗。阅读诗集,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装帧设计还是内容上看,也弥漫着浓郁的、独特的自然气息。题目自不必说了,唤作“奔跑的青草”;封面简洁、淡雅,颜色是淡淡的草绿;翻开封面读诗,大部分诗歌的发生场域是他所熟悉的那一片大自然,这些诗歌不断给我们呈现出的是山河、花草、树木、飞鸟等自然景物。
首先来读这一首与诗集同名的《奔跑的青草》的诗歌:“午后的山坡上,我遇见了/一群奔跑的青草/从南往北,青草们不停地跑着,跑着/风吹得越猛,他们就跑得越快//一棵接一棵,一拨接一拨//青草们你追我赶,不知道他们/想去远方做什么/那么卖命,究竟累不累/青草们连续不断地经过我/扑哧扑哧的呼吸声,灌满我的耳朵/看起来,他们就要凌空高飞了/而每一步,都没有离开过泥土//风停了下来,青草们/也齐刷刷地站住了,他们/呆在山坡上,呆在浮云的阴影下/如同受了欺骗的年轻人,一脸迷茫。”这首诗,首先带给我们的阅读愉悦是,它颠覆或打破了我们的固定思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奇遇——在我们的固定思维里,草是深深扎根于大地上了,一旦被“迁徙”便可能枯萎而死。但是诗歌一开始,便说这是一群奔跑的青草,它们想去远方。第二个阅读愉悦是,这首诗藏着一个大阴谋——风迫使青草不停地奔跑,但青草们的脚步却没有离开泥土。当风停下来时,青草们才发现自己受了风的欺骗。其实,青草在这里是一个隐喻——对家园的坚守与对远方的向往。诗人并未对这两种选择作出任何回答,而是带着深深的疑惑,也如青草们一样一脸茫然。
在《母亲在对岸割芦苇》这首诗里,他写道:“芦苇茂密而修长/母亲,却是/那么矮小而单薄/我东张西望,不见母亲的身影/只见河岸上的/一片波浪,起伏不定/起伏不定。”面对这样的诗歌,我们只能默默地承受它的凶猛冲击。这首诗的叙述低沉而轻缓,却又暗藏着无比巨大的透骨的沉痛力量,像悲伤的深河里的一股暗流,轻易地便将我们裹挟进去。母亲的身影那么矮小、单薄,俯首躬身于浩浩荡荡的芦苇荡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不免产生一种渺小感、无力感与愧疚感。除此之外,诗人其实也对自己提出了质问,他站在一旁,目睹了弱小的母亲被强大的芦苇荡所吞噬,却无能为力,这是一种怎样悲痛的体验。
在《青草坐满了那把长椅》这首诗里,他写道:“当时明月在,长椅/也还在。那里留下一对年青人的身影,还放过/一本诗集/谷雨过后,从条形坐板底下/越长越高的青草/坐满了那一把长椅,坐满了一个人的春天。”这首诗,我们当然可以当作一首爱情诗或友谊诗来解读,初读这首诗时,也确实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是一首赠送故友的诗歌。如果对诗歌作简单的内容解读,诗中所描述的是诗人旧地重游时,想起了曾与友人在此地的一幕幕情景,不禁发出一切已经物是人非的阵阵感慨的所见所思所感。这首诗,最让我们着迷与感动的是,诗人作为叙述主体这一身份一直深深隐藏在诗歌背后,一切叙述并非直接来自诗人之嘴,而是来自明月、身影、长椅、诗集、谷雨、青草等事物的嘴巴。尤其是青草这一形象,深深地震撼到了我们的内心,其实青草才是这首诗真正的叙述主体,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这首诗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写爱情或友情,而是写青草之情——青草,不再是一种卑贱、渺小、毫无思想的死物,而是一种拥有了话语、灵魂的活物。写到青草的登场时,诗人仅运用了一个“坐”字与一个“满”字,就赋予了青草无限的灵性。这简直是神来之笔,简单的两个字一下子就将青草的形象刻画得如此生动活泼,令人不禁发出声声赞叹。是的,当青草“坐”“满”了那把长椅,其他事物已经在此刻消隐而去,包括明月、身影、诗集、谷雨,包括所有的往事与对友人的牵念。即使我们将这首诗的所有诗句删去,只剩下题目“青草坐满了那把长椅”,与原诗相比,也不会减少丝毫魅力。一切已经不必多说,当诗人写下题目时,这一首诗便已经完成了。
《一棵青草的选择》同样也是一首为青草而作的诗歌,全诗寥寥数行,却蕴含着无穷的韵味与哲思:“这一生,我决定生活在一条河岸上/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朝夕相伴/和善良的羊,忠实的狗,一起生活在乡下/我喜欢那里的祥和与宁静/喜欢桃花照水的样子/难忘杉树林里传来的声声鸟鸣/河南也好,河北也不错/我不会由于选择具体的住址而左右为难/那里全都是,中原的大地。”在这首诗里,诗人以青草自喻,借助青草之手,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或心灵归宿。这一棵青草,决然选择了与更为广阔的世界断绝联系,而只愿意居住在一条河岸上。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类似于陶潜的世外桃源的生活状态,但我们不能粗暴地将之与陶潜的归隐之意同化。陶潜的归隐之意,本身便隐藏着一种逃避与被动的意味,而这首诗,题目取“一棵青草的选择”,而不是“一棵青草的愿望”,便已经体现出了一种主动性与自治性。一棵青草有它自己的选择,“河南也好,河北也好/我不会由于选择具体的住址而左右为难”,因为“那里全都是,中原的大地”,它虽然放弃了更为广阔的现实空间,但是它的内心空间却因此变得无限宽阔。如果说,诗人当初在《奔跑的青草》里带着疑惑,不知道青草为什么奔跑,又抵达了何处,现在他在这首诗里已经找到了答案:一群奔跑的青草已经停下了脚步,回归或抵达了自己的心灵之乡。
阅读诗集,我们发现,符力的诗歌创作尤其钟情于自然意象,他对于自然拥有着一种异于常人的敏感力,擅长从自然中发现、挖掘出独特的的诗意,并在对自然的思考中获得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其他诗人相比,他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更为独特的、更为完善的充满着自然特性的诗歌世界。而他的诗歌,在艺术上也日趋成熟,风格绮丽、婉约,意境明澈、奇崛,语言清新、自然,显现出了一种纯净、优雅的抒情气质。
符力的这部诗集《奔跑的青草》无疑是海南文学的一个独特而有力的声音,它带着一股海岛特有的清新而湿润的气息,跨越了琼州海峡,正往着各个更广阔的地方飞去。不止是符力,我们已经看到更多的海南本土作家,他们那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声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听到。
201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