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张力”随谈

(2011-04-22 08:29:21)
标签:

诗歌

张力

符力

评论

文化

 

 

汉语里的“张力”一词,本是物理名词的一种,指的是分子间的引力。据说,有人在翻译过来的外文诗歌评论里用上了这个词,这个词便开始在中国诗歌评论里出现了。无张力或者缺乏张力的诗歌或语言确实平淡无味。反之,张力强大的诗歌,哪怕是一首极短的小诗,往往用长篇大论也没有办法说清其中的诗意内涵与外延。换句话说,面对有张力的诗歌,可以说很多话,而无张力的篇什,常常叫人无话可说。当代铺天盖地的所谓的汉语诗歌,叫人看不下去的一大原因就是缺乏张力。那么,什么叫诗歌的张力?诗歌的张力是怎样形成的?显然,这些问题都不是很容易用语言简要说清楚的,特别是其中的精妙之处,更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毕竟,那涉及语言的艺术。在真正的艺术面前,少说话,是恰当的选择。很多方面都可以产生张力,其中,一种张力是来源于诗歌的结构处理;一种来自题目的设置等等,等等。以下的两首好诗即是极其明了的例证:

 

 

《冬晨》

 

豪格

 

当我在这个早晨醒来,窗玻璃已经结霜,

而我发热于一场美梦。

火炉从它欣赏过的一块木材中

彻夜倾倒出温暖。

 

董继平译

 

 

《想小杏》

 

于坚

 

汽车在街上停住

灰甲壳虫  落下些陌生的面孔

他们中间没有小杏

去年秋天  她从楼上下来

白裙少女  红梳子掉了

她弯腰拾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