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枝条上那摇曳着的些许亮光与色彩

(2009-11-14 22:43:56)
标签:

符力评论

文化

分类: 评论
  
  ●枝条上那摇曳着的些许亮光与色彩
                       ----谈唐呈小说处女作《山色迷蒙》
  
  文/符力
  
  2007年9月,我第一次在海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编的《海拔》诗刊上读到万宁籍老乡唐呈的作品。那是《夜晚中的电视》和《少妇陈雨》等四首比较“口语”的现代诗。《夜晚中的电视》从旁观者的角度,运用比喻、夸张、反衬等艺术手法清晰而简约地凸显了一个人孤独寂寞的存在状态,从而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对人与自然的善意关照之心。在这一点上,唐呈的小说和诗歌保持着大抵一致的倾向。
  说到小说,我不得不承认:虽然我自己平时喜欢读小说,而至今,仍然对小说知之甚少。唐呈快要出诗文集了,他让我为他的小说写一点文字,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却因盛情难卸而最终答应了下来。粗略读过唐呈的小说处女作《山色迷蒙》,我决定提及的,不是这个短篇的创作策略和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而是它的内容和语言的枝条上那摇曳着的些许亮光与色彩。
  在当今中国这个物质逐渐丰富而精神愈加匮乏的时代,很多人的城市生活趋于富有,不少人的乡村生活仍然徘徊在贫穷、落后的艰难境地而不得不去面对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矛盾。《山色迷蒙》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挖掘与展现不够深入。这篇小说取材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海南西南部少数民族的民众生活,以一对恋人吉仁恒和李庄燕的情感波折为主线,通过这对年轻人经历的平常生活和人生选择,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文化修养有限、精神追求贫乏的年轻人所经历的迷乱、鲁莽的灰色生活:在第一章里,唐呈向我们介绍了这样的一个小青年(吉仁恒):“只要我下村,他就会叫我到他家去吃饭喝酒,我发现吉仁恒这小子很讲义气,只是,他比较爱酗酒闹事,表面上看他有几分老实,但底子骨里还是有几分较劲;不过凭我的感觉,我认为他并不是那种烂泥涂不上墙的料,只要他少喝点酒,踏实一点生活,他还是一个好青年的。”在紧接着的叙述里,我们看到“在一次喝醉酒时,吉仁恒和狗仔吵起架来,眼看着他俩快要打起来时,我怎么劝阻都不管用。这时,李庄燕上前去扶住醉得东倒西歪的吉仁恒,劝他回去休息。可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吉仁恒对着李庄燕的脸部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还破口大骂”。后来,吉仁恒和李庄燕为了改变人生轨迹而到城里去谋求新生活,却因为吉仁恒缺乏理智和自制力,改不掉坏习惯,最终导致酒后伤人致残被公安人员带走的悲剧,更导致了吉仁恒对恋人和经营多日的恋情的一再伤害。吉仁恒和李庄燕的生活出路究竟在何方?这是唐呈在这个短篇里打下的大问号,发人深思,让人担忧。
  吉仁恒跟“酒”结缘,却被“酒”推进深渊之中。《山色迷蒙》婉转指出:“酒”,不是吉仁恒的人生问题的根本,“人的思想觉悟”才是。只有提升文化水平和精神修养,提升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各种人生困境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山色迷蒙》里流淌着比较内敛的抒情,不少地方写得动人心扉。这一点,是唐呈从诗歌写作上获取的创作精华之一。
  在整个作品中,唐呈投入较多的笔墨进行景物描写,或为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实施衬托,或为人物性格的刻画提前铺垫。这也为作品增添了些许清新情味。“除了几声蛙叫外,村子里呈得十分宁静,淡淡的月光轻泻下,微风徐徐地吹来,让人心中颇有几分爽意。”这是唐呈对“利园村”初夏夜景的描写。虽然这样的文字是平常的,没有多少特色可言的,但是,读到这么诗意的情景交融的文字,读者的心里总是挡不住清新怡人之风的吹拂。
  “地方风情”的朴素叙述或者描写,成为《山色迷蒙》洋溢着迷人气息的因素之一:“在距离茅草屋约十米左右,吉仁恒唱起山歌来:‘阿妹在家咧做什么?哥在门前等你哟……’。歌声在宁静的夜空里回荡。过了一会儿,茅草屋里传出一个清亮甜滑的女孩歌声:‘谁叫哥来做么咧?哥在外边叫谁啰……’。经过几分钟的对歌之后,吉仁恒蹑手蹑脚地靠过去,顺手推开虚掩的门……”
  精妙的比喻,能够体现一个作家的灵性和超人的想象力。《山色迷蒙》里有很多不可多得的妙比,我认为,那是唐呈的语言才华在“诗歌”以外的空间闪烁出来的光芒。一如:“山外花花绿绿的世界把梨园村姑娘的心都掏走了,她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往城里打工去了,像摘木瓜似的,长大了一批,就外销一批。”又如:“从李庄燕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时常会陶醉在吉仁恒那山崩地裂般的爱恋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快感中;此时,她似一只美丽的蝴蝶不断吸吮爱情的甘露”。不一而足。
  在欣赏唐呈小说语言的枝条上那摇曳着的些许亮光与色彩的同时,我个人更期待唐呈能在小说的创作策略和语言技艺上双双提高,以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毕竟,小说“写什么”重要,“怎么写”更为重要。
  
  2009-11-14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