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读傅天琳的《母亲》
(2008-12-09 11:16:42)
标签:
符力诗歌评论文化 |
分类: 评论 |
诗
诗
推 荐 人:符力
推荐理由:全诗进入到更为昂扬的抒情高潮,诗人却将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收束到充满崇敬与谦恭之情的、含蓄而美丽的结句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控制力。
《母亲》
诗/傅天琳
在田野,母亲
你弯腰就是一幅名画
粘满麦秸的脸庞
疲劳而鲜亮
银色夜晚的柔情
来自一座草房
我们家永远葱绿
来自母亲的灵魂
永远地开放
儿孙般的玉米和谷穗
一代代涌来
将你围成一座村庄
在母亲博大的清芬里
我只有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
●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
法国著名画家米勒出身于农民家庭,在他眼里,大自然有着“无穷无尽的壮观”。跟别的画家不一样的是,他把关注世界的目光,从王宫贵族的花天酒地转移到乡村风物上。1857年(?),米勒名画《拾穗者》面世。该画作以牧歌般的抒情笔调传达了画家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对农民艰难岁月的理解和同情,氛围平静而凝重。
成诗于2005年中旬以前的傅天琳的《母亲》,一开头就让人想到米勒的《拾穗者》。母亲的弯腰劳作,使得“名画”成为可能。这是诗人对“母亲”的婉转赞美。这也定下了全诗的抒情基调:浪漫而温暖。
诗人将捕捉生活的长焦镜头从“田野”聚焦到母亲那“粘满麦秸的脸庞”,特写,画面清晰。田野上的劳作,虽然让母亲深感“疲劳”,但母亲因有所收获而让脸庞绽放出“鲜亮”的光彩。“疲劳”和“鲜亮”,用得贴切,表现力强。
第二节,诗歌转入到对“我们家”的深情歌唱,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虽然我们住的只是“一座草房”,但是,母亲的存在,便使得“我们家永远葱绿”,永远充满柔情和希望。
顺承着诗歌前两节对母亲的赞美,诗人继续从侧面深入对母亲的更为虔诚的歌咏:“儿孙般的玉米和谷穗/一代代涌来/将你围成一座村庄”,这三句比拟生动,时空悠远,情境深长。是勤劳朴素的母亲,创造出充满柔情的家;是充满柔情的家带来“玉米和谷穗”那样“一代代涌来”的子孙;是一位好母亲,成就了一个家族的兴旺与发达。
在这里,诗人眼里的“母亲”已经成了一个宏大的喻体,其意义已经大大超越了她原本的单纯的涵盖面。至此,全诗进入到更为昂扬的抒情高潮,诗人却将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收束到充满崇敬与谦恭之情的、含蓄而美丽的结句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控制力:“在母亲博大的清芬里/我只有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
全诗结构清晰,言简意丰,情感深挚而饱满。诗歌由实转虚,拓展了诗歌的艺术境界,收到了耐人品味的表达效果。
2008-12-9
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