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语言的背面----读李少君的《咏三清山》
(2008-08-13 20:13:57)
http://www.zgys.gov.cn/tspd/UploadFiles_6622/200612/20061201004402832.jpg
★
咏三清山
诗/李少君
这里是云的领地
是雾的藩属国,是巅峰的集中营
是烟霞的派出所……
这里是鸟的故乡
是松鼠的巢穴,是鱼的避难所
是映山红的根据地……
这里是侠与道的基地啊
在这里,书生、剑客、渔人、樵夫
都是侠与道的传承人
这里是善与美的主场啊
在这里,寻药客、狩猎者、浣衣女、采莲妹
都是善与美的守护者
★
语言的背面
----读李少君的《咏三清山》
《咏三清山》是李少君游三清山之后的新作。“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木茂盛、珍禽栖息。同时,她又是一座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道教名山,古代文化遗产得到完好保存。可谓万载造化和千秋人文相融合的典范。”登临三清山,身心深受震颤,歌者无法不抒怀,诗人无法不歌咏。
既然是关于“三清山”的歌咏,自然有必要省去常识性的交代,而迅速进入:“这里是云的领地/是雾的藩属国,是巅峰的集中营/是烟霞的派出所……”语言利落、精简,形象生动。“领地”、“藩属国”、“集中营”和“派出所”等通常的名词,用出了新鲜感,可见诗人的语言敏感度和驾驭能力。
全诗每一节都以“这里是……”来开头,使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是一次冒险,而这恰好反映了在受到三清山真善美等品质之刺激以后,诗人内心直接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这样顺畅而又有回环反复之效的“歌咏”,来自生活现场,真实,自然,美好。
《咏三清山》形式整饬,激情充满,诗意纯美,浪漫。诗人对“善与美”的人类栖居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其胸怀美好世界的气度,对“善与美的守护者”的尊重之心,清晰可鉴。
三清山的美好事物,值得歌咏,值得传扬。而歌咏和传扬之余,人们难免发出这样的扣问: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后工业社会里,自然生态环境逐年被破坏,越来越多的珍稀动、植物已经灭绝,或者正在灭绝;珍贵的人文元素,也处在被遗忘、被毁坏和减少当中。在我们庸常的社会生活中,侠与道,依然常青吗?善与美,依然保存完好、不受毁损吗?答案,自是不容乐观的!
因此,在读了《咏三清山》之后,我们会为一些不复存在的“善与美”的事物,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惋惜和怀恋之中。换而言之,《咏三清山》的背面,隐藏着这样的一股潜力:唤醒读者对“善与美”的事物的忧患意识和珍惜之情。我想:这就是此作的深层意蕴之所在,而不是表面、简单的“歌咏”;这,也正是此作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符力
2008.08.03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