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心的声音
(2008-05-29 11:09:03)
诗是心的声音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言宏认为,震后这种诗歌创作旺盛的现象,说明我们中华民族诗的触角、诗的心灵、诗的精神仍然非常敏锐。一旦面对灾难,整个社会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创作热潮。
“人们在表达最强烈的情感时,必须使用诗歌,因为它能表达最深入、最直接的情感。”李少君说,“诗歌在平凡、平和的时代被边缘化是正常的,因为平凡的生活中缺乏强烈的情感。地震大灾难出现,我们内心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慢条斯理地用小说、评论的方式来表达,只有用诗歌这种形式。”
“诗是心的声音。”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宋遂良说,因为是快速反应,大部分诗作的美学价值不是太高,它更多的意义在于呼唤,表达民族的坚韧、信念、乐观、勇气及动人的情感。这些诗作,应该成为未来把握这段历史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忠实记录了大灾难前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
同为诗评家的霍俊明、何言宏认为,这次诗歌大面积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也提醒我们,诗歌有关注社会现实的功能,强化这种功能,强化参与现实的意识,强化与社会的沟通,才是以后诗歌创作的通途。
在大灾难中,诗歌就是光,照亮了我们的痛苦,让我们在诗里,抚平忧伤,找到慰藉,获得力量。
注:节选自新华社记者王海鹰评论文章:《借着诗歌的力量 我们获得坚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