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及广西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广西音乐家采风团,12月17日一早从南宁饭店起程,经十小时,抵达兴安。然后,开始了在兴安、资源、桂林、阳朔、兴坪等地的为期五天的音乐采风活动。期间,音乐家们在资源的八角寨即位于湖南新宁县和广西资源县交界的云台山欣赏了当地的原生态山歌,在桂林的榕湖饭店会议室欣赏了当地的渔鼓等。
18日上午,在兴安的灵渠,我凝视着那个象征意味颇浓的铧嘴,就像凝视着一个遥远的梦,即刻想起了宋朝诗人范成大的诗歌《铧嘴》:“导江自海阳,至县乃弥迤。狂澜既奔倾,中流遇铧嘴。分为两道开,南漓北湘水。至今舟楫利,楚粤径万里。人谋敓天造,史禄所经始。无谓秦无人,虎鼠用否耳。紫藤缠老苍,白石溜清泚。是闻可作社,牲酒百世祀。修废者谁欤?配以临川李。”那个铧嘴在默默地诉说着,我在静静地倾听着……
18日下午,在资源的云台山,登山期间,梆,梆,梆……传来了一声声响亮的砍竹子的声音。眨眼间,一棵挺拔的竹子便已经横卧在地了。只见,攀附在竹子上的那根长长的藤,也随之倒下了。那棵竹和那根藤,都是好竹好藤,惜命运不好。想着想着,我便停下了脚步,与那位82岁的砍竹子的老人聊了起来……这才知,他的命运同样不好,他也是一棵被命运砍伐着的竹子。下山的时候,我看见,他正驼着背,拄着杖,艰难地,把竹子一棵一棵地往家里拖……
19日晚,饭后,与林海东、郭荣志在榕湖饭店的房间里边畅谈边畅饮,谈得热火朝天。谈着谈着,不知不觉,两瓶52度的白酒已空空如也。桌上只有一袋花生米和一袋牛肉干,最好的菜肴无疑就是我们所共同热爱的音乐了。八年前,我应邀随广西音乐家协会、广西歌舞剧院、广西电视台一行,去中越边境的天琴艺术之乡龙州参加“天琴文化艺术节”时,曾与林海东、郭荣志二位在宾馆的房间里就着音乐的话题饮尽了两瓶高度白酒,也是在酒宴之后。八年后,场景再现,自然是有“复习”之意的,也自然是一种美好的“复习”。
20日上午,在桂林的桂海碑林采风期间,我看到了北宋梅挚任昭州知府时所创作的《五瘴说》:“仕有五瘴:急征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废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拣姬妾,以娱声色,此帏薄之瘴也。有一于此,民怨神怒,安者必病,病着必殒,虽在毂下亦不可免,何但远方而已!仕者或不自知,乃归咎于土瘴,不亦谬乎!”颇有感触,便悄悄地举起相机对着《五瘴说》的碑文拍了又拍,走在路上时若有所思。一回到宾馆,便灵感迸发,思绪滔滔,迅速写下了歌词《梅挚对我说》和散文《世有十瘴》的初稿……
20日晚,饭后,在阳朔西街散步。散步时,看到了五年前我去阳朔西街采风时和梁绍武一起畅饮时的那张古朴的桌子,不禁又回忆起了当年……归来后,与梁绍武、林海东、郭荣志、左江月、陈超在某酒家边畅谈边畅饮,至深夜。其间,碰撞出了不少的旋律。谈创作的时候,我们快乐得就像一群透明的孩子……
在阳朔采风期间,梁绍武激动难抑,在短暂的午休时间里电闪雷鸣般地创作了歌词《阳朔西街》。一到采风车上,便开始为音乐家们深情朗诵,接连朗诵了三遍,依然意犹未尽……据一向心直口快的梁绍武自己介绍说,《阳朔西街》将成为他的另一首代表作品。
花絮,自然是多的是,每一个花絮都是音乐的颜色,五彩缤纷。
采风车上,不时地涌起一阵又一阵爽朗的笑声,因此,我有感而发:参加广西音乐家的音乐采风活动,绝对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儿!
一路上,我究竟是在捡拾什么,感悟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
21日晚,回到南宁。整个采风过程,由广西电视台两名记者跟踪报道。
加载中,请稍候......